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很大,使山区降水分布复杂而变化急剧,并进而影响自然景观的分布。
在山区,由于气流被迫沿山坡抬升,成云致雨,因而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如秦岭、大巴山和北山,山麓或山前平原的降水量均比山地要小,降水日也是如此。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多的情况,因季节而异。因冬季降水量山上山下均少,秦岭北坡降水丞直变化值是一年中最小的,只有0.56毫米/100米,而夏季水汽最丰,其垂直变化值是一年内最大的,达到3.94毫米/100米。年降水量平均梯度为18.4毫米/100米。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垂直梯度也有差异,降水较为丰富的大巴山北坡,年平均梯度为40~50毫米/100米,比秦岭山区变化递度大。
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不是无限的,到一定高度后,气流中水汽因大量消耗而降水量反而随海拔增高而开始减少。这个高度就称为最大降水高度。据王荣华研究的结果,秦岭北坡最大降水高度在1400米,年降水量为1084毫米。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在1000米以下,平均每上升100米,年降水量增加71毫米,1000米以上因接近最大降水高度,递增梯度减为17毫米/100米,海拔1400米以上降水量随海拔增高反而递减,1400~2000米间递减梯度为26毫米/100米。大巴山北坡最大降水高度,据董亚非等人的观测,大致也在1400米左右,该高度年降水量2640毫米;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递增率为110毫米/100米,而最大降水高度以上,每升高100米,年降水量减少55毫米。
此外,年降水日数、一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以及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均是高山站比山麓站为多,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则是山麓站比高山站多。由于个别剖面上两站间高差不大,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情况,但上述规律却是普遍的。例如高差大的华县站与华山站,华山年降水日比华县多36.8天,一日最大降水量多23.8毫米,暴雨日多1.1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长2天,而最长无降水日数则少8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