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照图与太阳视运动专题复习

(2013-03-29 08:34:46)
标签:

杂谈

 

【梳理·知识清单】

一、晨昏线与日照图

1、晨昏线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与昏线组成。

特点:

①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晨线上-----日出

昏线上-----日落

③晨昏圈平分赤道,同时赤道平分晨线与昏线;

④晨昏圈除了春秋分日外,总是和出现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的纬线圈相切。

⑤相对于地球自转,晨昏线在地表自东向西运动。

2、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

⑴、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昏线:昼半球夜半球

晨线:夜半球昼半球

⑵、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口诀):左夜晨,右夜昏(侧视图)

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低纬度,位于晨线或昏线的中点处。晨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

⑷、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①切点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高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②切点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处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所以切点所在经线为0时或12时

A.若切点所在纬线为极昼圈,则此切点所在经线(子线)的为0时或24时;

B.若切点所在纬线为极夜圈,则此切点所在经线(午线)的地方时为12时

③纬线上昼弧的中心点为12点,夜弧的中心点为0点。
⑸、交点、切点所在经线的位置关系

①两交点所在经线的经差为1800;

②两切点所在经线的经差为1800

③交点与两侧的任一切点的经差为900,地方时相差6小时。

⑹、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0,(二分日),最大夹角为23026`,(二至日),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与切点所在纬度数互余。

3、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运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南北半球、经度的分布

[例1] 读图1,回答:

①若OA为昏线,地球沿_____时针运动,

此图为_____半球,B点经度为______;

②若OA为晨线,地球沿_____时针运动,

此图为____半球,B点经度为_____。

(2)、确定地方时

[例2] 读图2,回答:

①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此日昼长_____小时,B点此刻为____时。

(3)、确定太阳直射点坐标

②此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____

(4)、确定季节

③此时,可能为 (   

A.3月   B.4月    C.6月   D.9月

(5)、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④出现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

(6)、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⑤A 地_____时日出,B地____时日落

公式:日出时间=12-1/2昼长;    日落时间=12+1/2昼长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时(以上时间均为当地地方时)

(7)、确定昼长、夜长

 ⑥ B地昼长为_____小时。

公式:昼长+夜长=24小时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弧弧度/150

夜长=日出时间的2倍=夜弧弧度/150

注意:

1.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时间均相同。同日,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反对称,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2.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小时。

(8)、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A.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E.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经度东移(西移)90°经度.

②直射纬线的确定。

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C.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0-相切纬度

(9)、某地纬度的计算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③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也是X小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半球相反。

二、太阳视运动

1.太阳升、落的方向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2.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3. 直射点的纬度。

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

⑵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θ=(h0+H)/2 

⑶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4.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

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4、图5(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6(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⑵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极昼圈纬度为90°-h°,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9(北半球图)所示。

[例3]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回答: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N         B.20°N    

 C.15°S          D.20°S

⑵.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70°N    B.75°N   C.70°S    D.75°S

 ⑶.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A.120°W     B.0°    C.60°E     D.180°

【解析】 北半球极昼圈及其以北地区(极点除外),日最小太阳高度角朝向正北(出现在当地0时),日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朝向正南方向,并且两极值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此可推知该日阳光直射20°N。该地纬度等于该日极昼圈纬度70°(90°-20°)与日最小太阳高度之和,即75°N。当太阳处于正北方上空时,该地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而此时0°经线地方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通过时差经度计算可知该地经度为60°E。   答案  ⑴  ⑵  ⑶ C

⑶在极点上看:

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例如:12月22日在南极点上看,太阳周日圈始终高出地平23026′,且只有方位变化(每日一周)而无所谓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图)所示。


      

提示:

①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自左向右,升落于正北方,中午在正南)方向,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自右向左)方向。

② 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日内变化忽略不计,同纬度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相同。

三、季节的确定(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现象

夏季(7月)

冬季(1月)

地球公转

位于远日点,速度慢

位于近日点,速度快

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

于18时,昼长夜短

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

18时,昼短夜长

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等温线分布

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北半球海陆

气压分布

陆地形成亚洲低压,

海洋形成夏威夷高压

陆地形成亚洲高压,

海洋形成阿留申低压

季 

东亚

东南季风,湿热

西北季风,干冷

南亚

西南季风,湿热

东北季风,干暖

中国锋 

北方

7—8月暴雨(快行冷锋)

寒潮(快行冷锋)

南方

6—7月梅雨(江淮准静锋)

云贵高多雨(昆明准静止锋)

地中海气候

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湿季

受信风带控制,干季

北印度洋洋流

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动物迁徙

北迁

南迁

雪线高度

升高

下降

中国河流径流

汛期(丰水期)

枯水期

[例4]图中AN、BN点属于两条相对的经线,N点为北极点,BC处于昼半球,且C正好是晨昏圈与某一纬线的切点,图中数据为纬度。读图回答。 

 

(1)若C点所在经线为30°W,则北京时间为

A.12时        B.10时        C.14时      D.9时44分 

(2)此时,图中范围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的是  

A.C与N之间                 B.N与D之间

C.B与D之间                 D.B与D之间,C与N之间 

(3)此时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         B.塔里木河正处于枯水期  

C.美国“硅谷”温和多雨           D.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解析】由已知条件及图中A、B数据为0判断出图中纬度为北纬,由此判读出C、D为北纬70和北纬2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北纬70 ,结合“BC处于昼半球”,得出北纬70为刚刚出现极昼的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0,为北半球的夏季,推出第3问答案为A, 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为丰水期,美国“硅谷”为地中海式气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北半球的冬季。

将局部图转换成常见的侧视图为:

C点为切点,地方时为0点,根据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得出10时。

B与D之间在直射经线上,太阳在正北方;C(刚出现极昼的纬线)与N(极点)之间为太阳日出位置,N为最北点,太阳光线从北部照来。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做圆周运动。

【探寻·高考真题】

【2009年四川卷】

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在P地的东侧,因此自传方向为顺时针,所示半球为南半球。70度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20°S。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说明此时N地的地方时为4时,N地的经度为30°E,则太阳直射点在150°E。所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有暖流经过。【答案】C

11.图辐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片枯黄

【解析】此刻,各地分属两个日期。此日,太阳直射在20°S,但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不能确定白昼的变化。N地位于30°E、30°S,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夏季,草木葱绿。【答案】B

(2009年福建文综卷)读图5,完成10-12题

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

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解析】若EF为赤道,则H  P之间与EF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20°,P为北纬70度,即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在20?N及其以北,也就是太阳直射范围20°N -23°26′N,故选C

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解析】黄道平面EF与地轴PO段夹角POF为70度,则黄赤交角为20度,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故选A

W.w.w.k.s.5.u.c.o.m

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W.w.w.k.s.5.u.c.o.m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解析】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可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极北点也就是劣弧HP的中点(图上未标名称,设为M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0时或者正午12时。从O点(即北极点)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转动,自M点向东90度到E点,即加上6小时,可能为6时或者18时,排除A。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即选项B中6月22日情况),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劣弧HP表示黑夜,M点为0时,确定出E为晨6时,排除B。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即选项C或D日期的情况),北半球昼短夜长,劣弧HP为昼弧,M点为12时,此刻E应为18时,故排除C,选择D。

【前瞻·考向预测】

本专题内容被称为高考的“常青树”,历年高考命题中,或多或少均有出现,重点考查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知识点整合性强。试题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注重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

1.联系实际,利用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作为信息材料,以日照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节气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一些假设地球运动条件的变化,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赤交角的变化等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时间确定日出、日落的方位,绘出某地太阳视运动的轨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