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2017-04-26 07:49:44)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立项号  | 
 HKKT-16198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研究  | 
|||
| 
 负责人  | 
 刘娟  | 
 所在单位  |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以学定教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学生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学生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做好课前预习在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方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以学定教。 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 2、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习惯。 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学生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 (二)研究内容 ①预习方法研究: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 ②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③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④预习内容检测研究: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⑤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三)研究步骤及过程 1、准备阶段: ①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 ②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③与小课题研究组指导专家取得联系,建立博客,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总结前人经验,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 2、研究阶段: ①探索、构建多样化的预习方法。 ②按计划实施、做好调查、做好相关会议记录、搜集资料、写好阶段性分析与小结。 ③加强交流研讨,共享集体智慧课题立项后,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和组员,通过研讨会共同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好课题研讨课课程表。每学期从第四周开始上课题研讨课。 ④潜心实践,上好课题实验课。 根据课题组的研讨课课程表,上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提前调查班级学生的预习状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并提前对学生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上各听课老师留意学生的预习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上完课后,课题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议,要求人人发言,做好记录。评完后,评课教师还要在博客上对这节课进行网络评课。 课题组就是这样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验探究活动的,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上课老师更是感觉自身上课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实验,逐步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水平,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课题组人员分工及具体工作过程 ①刘娟负责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按照申报书和开题报告中确定的方法和步骤展开课题研究。 ②具体工作过程: 讨论、拟定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冯娟宁老师负责 问卷统计:课题组成员合理分配,分别完成 数据汇总,分析,确定存在的代表性问题: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 撰写调查报告:刘科霞负责 结题报告:张雪毅负责 对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将问题分配到人,分头进行,定期集中,交流感受,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翻阅图书资料,查阅相关网站,并结合课题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1个问题组成,涉及预习的总体情况,是否有预习习惯,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各类问题混合编排。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提供选项,有单选和多项之分。分别在2016年的九月份和十一月份,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课题组成员冯娟宁老师完成,当场发放,当场做答,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全部问卷有课题组成员核查、整理,然后用电脑进行统计,算出各类选项的百分比。数据统计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共同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对汇总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数据显示和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问卷反映出的信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问题,由刘科霞负责撰写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完成后,大家再一次进行讨论,并将调查报告中归纳的问题分配给课题组成员。由每个成员分别对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然后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观察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同时验证问卷所显示数据的准确性,及时调整方法和思路。 3、总结阶段: 为期一年的小课题研究马上接近尾声,2017 年4月面临结题。回顾这一年,课题组都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自己的实验心得。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导学单设计、教育叙事及教学案例的撰写。通过系列研究活动,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并把我们的教育智慧加以撰写和集结,并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并验收。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为期一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分析存在问题           (二)改进措施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2、以有意义的活动来带动孩子的预习。 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资料的搜集及整理;二是亲子互动预习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引领和陪同之下愉悦地完成预习;三是设置与研究意义的话题带动孩子自主预习;四是提前开放预习活动的主题、要点,如展开小组合作活动、自主调查、自主设计等完成预习。 3、把预习当成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每节课的开胃菜,恒久坚持。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