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1-----三案合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2016-10-08 08:06:57)

   121-----三案合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刘娟

户县实施区域性基础教育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统一采用“五步三查”的模式,一学期来我们学校逐步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四新”课堂的全方位改变。“问题导引”形式的教学使我们的课改初见成效,同时教育改革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课堂容量大,课堂超时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突破口。本学期,我校就如何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课堂超时等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即“1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此模式解读如下:

一、                                          模式简介

121”高效课堂模式:

1”:课前独学

2”课前20分钟对、群学;课堂后20分钟展示交流

1 课后反馈

二、结构流程

121-----三案合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教师→学生

(导学案

                                 121-----三案合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21-----三案合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逐步实现课前预习案,课堂展示案,课后反馈案组成的三案合一大学道。

三、操作步骤

1、自主学习,形成问题

教师运用学习载体(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期,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并安排有教师专门指导的自主课。如,如何学习生字词,识记生字词的方法;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何给文章分段,古诗节奏的划分等。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手头的学习工具(字典、词典、网络辅助资料)等。解决预习案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生成高一层次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让合作学习更有效,也更有必要。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是两人小对子之间的对学(解决课前预习案上一些简单问题);群学可分为小组合作(4人为宜),大组合作(6-8人),解决对子之间不能明确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相互检查,解疑、共享,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不但能解决自己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甚至还会打破教材的局限,探索更高、更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合作学习变得更有效果。

3、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或小组展示的形式把学习的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让每位同学在这个环节中享受学习的喜悦和乐趣。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把自己合作探索过程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此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不断推进的成就感。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精当的点拨,非常必要。因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都不一定完全正确,此时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也是突出教学效益的体现。

教师的精当点拨必须要根据以下原则。

1)肯定性原则。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使学生树立展示的信心,使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更高。

2)鼓励性原则。 对于展示不够流利,流程不够顺畅的小组或个人教师要及时纠正,鼓励他们用脑思考或用语言、掌声、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再次尝试。切不可全面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今后都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来。

3)重难点教师必讲原则。对于学生的展示课,教师不能因为时间关系不加讲解,使学生在多彩展示的背后,对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仍然找不到正确的判断,不知谁对谁错。不是说教师讲了就是传统教法,教师不讲就是“新课改”了。课改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中心”“生中心”,而教师的指导作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4、整理反馈,巩固升华。

如果前面的两案(预习案和展示案)是准备,后面的反馈案则是教师对学生所学新知进行趁热打铁的定型过程。教师在课前花大力气精编的分层设计,数量合理,难易适中的导学案,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都有收获,是教师进行课堂目标性检测的依据。教师督促学生及时纠错、补漏,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对于学习任务或目标检测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还可制定“待进生”帮扶计划,通过对子帮扶,小组帮扶,教师帮扶等途径,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案合一”——“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仅仅才实行了不足一月,我们感受到了该模式的优越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发现该模式的不足。这毕竟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探索和尝试,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