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四论中国哲学
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在其著作《哲学史讲演录》中,对中国哲学作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中国哲学家对这些负面的评价的态度,是心存不满又无可奈,这个事实反映出中国哲学之无能。为了应证中国哲学的实力,本文对黑格尔的这本书的一些哲学观点,作出一个大致的分析。
一.
黑格尔论孔子
《哲学史讲演录》中说: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即“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亚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虽然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同属一个时代,但其学术成就不足以与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所以黑格尔对孔子的这些评价基本属实。
从黑格尔对孔子的这些评价之中,笔者得出的第一个教训是:
孔子的“论语”只是一个道德说教而非哲学著作,如果不认识到这个事实,中国文明只能自取其辱。笔者得出的第二个教训是:
易经本来是一本预测的经典,是孔子把易经升华成为哲学,所以孔子的哲学贡献不在于“论语”,而在于把易经变成中国哲学的起源,作为一个外国人,黑格尔是不可能这么深入地研究孔子的,但炎黄子孙则有义务指明这个事实。
二.
黑格尔论官本位
《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另外还有需要提及的,就是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这派是以思辩作为它的特性,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种特殊的宗教。中国人有一个国家的宗教,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这个宗教尊敬天为最高的力量,特别与以隆重的仪式庆祝一年的季节的典礼相联系。我们可以说,这种自然宗教的特点是这样的:皇帝居最高的地位,为自然的主宰,举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与这种自然宗教相结合,就是从孔子那里发挥出来的道德教训。孔子的道德教训所包含的义务都是在古代就已经说出来的,孔子不过加以综合。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但在我们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体系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质的规定,所以道德即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里,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独立自存的东西,但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所以中国人既没有我们所谓法律,也没有我们所谓道德。那乃是一个国家的道德。当我们说中国哲学,说孔子的哲学,并加以夸羡时,则我们须了解所说的和所夸羡的只是这种道德。这道德包含有臣对君的义务,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姊妹间的义务。这里面有很多优良的东西,但当中国人如此重视的义务得到实践时,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所以学者们也受皇帝的命令的支配。凡是要想当士大夫、作国家官吏的人,必须研究孔子的哲学而且须经过各样的考试。这样,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异的宗派,这派叫做道家。属于这一派的人大都不是官员,与国家宗教没有联系,也不属于佛教。”
黑格尔在对孔子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国家的宗教,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的概念。官本位是中国文明的核心,黑格尔把这个文明核心升华为宗教,这是既对中国文明的全新的诠释,也流露出对中国文明的一种轻视。
三. 黑格尔论易经与道德经
《哲学史讲演录》关于易经的评论是:“中国人说那些直线是他们文字的基础,也是他们哲学的基础。那些图形的意义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被思辩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套具体原则中,找不到对于自然力量或精神力量有意义的认识。”
“八卦一般地是涉及外界的自然。从对八卦的解释里表示出一种对自然事物加以分类的努力,但这种分类的方式是不适合于我们的。中国人的基本质料还远不如恩培多克勒的元素——风、火、水、土。这四个元素是处于同一等级的质料而有基本的区别。而相反地,在这里不同等的东西彼此混杂在一起。”
对于《道德经》,黑格尔在介绍了一些内容,尤其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一段之后,他说:“但是我们从这个教训里得到了什么呢?”意思是,这些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在另一个地方,介绍了老子说的一些带有辨证思想的说法之后,黑格尔评价说:“这也是说得很笨拙的。”
易经与道德经蕴藏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它们才是中国哲学的代表。在黑格尔对易经的评价之中,这种博大精深的理论还不如恩培多克勒的四大元素,而道德经则更是不值一谈。每一个熟悉中国哲学的人都后认为,这种观点简直是无知之极。因为黑格尔不熟悉中国文化,这种无知对西方哲学家来说是情有可原,但对于中国哲学来说,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哲学理论,不能以哲学理论为自己树碑立传,这才是不可以原谅的。
易经的八卦理论之中,蕴藏着二进制的数学原理,以及许多哲学上的秘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阴阳八卦的启示之下,发现了二进制的数学原理,从而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黑格尔却对易经理论不屑一顧,从而与博大精深的哲学失之交臂,这个事实应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四.
黑格尔论抽象思维
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总体评价是这样的:“这里,在中国,在中国的宗教和哲学里,我们遇见一种十分特别的完全散文式的理智……中国人的想象力的表现是异样的:国家宗教就是他们的想象的表现。但那与宗教相关联而发挥出来的哲学便是抽象的,因为他们的宗教的内容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内容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就是说,中国哲学完全没有成为体系,仅仅是一些零散的观点,而且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高级的精神形态——具体的思维(在黑格尔那里,抽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
“中国是停留在抽象里面的;当他们过渡到具体者时,他们所谓具体者在理论方面乃是感性对象的外在联结;那是没有〔逻辑的、必然的〕秩序的,也没有根本的直观在内的。再进一步的具体者就是道德。”
《哲学史讲演录》对中国哲学的评论,不但反映出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无知,而且反映了西方哲学的弊端,这个弊端就在于对“抽象”这个概念的理解。笔者以为,哲学应当具有大家风范,而大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抽象。例如,中国哲学特别崇尚一与二,这两个数字就是抽象的典范。
什么是一与二?
一与二是两个抽象的数字,其中并不包含任何具体事物,正因为一与二不包含任何具体事物,所以它们才能园滿地诠释天地万物之奧秘,这个现象用道德经的语言来说,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呢?
其道理就是,抽象之中没有任何具体作为,只有没有任何具体作为,才能代表无边无尽之作为,反之,任何一个具体的作为,只能局限于自己,而不能代表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
黑格尔的崇尚具体而扬弃抽象,决不是某个人的观象,而是代表整个西方哲学。世界们本源是什么?
这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西方哲学因为崇尚具体而扬弃抽象,所以就只能以两个具体事物,来充当这基本问题的答案,这两个具体事物就是物质与意识。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则是一或者二。
个人认为,西方哲学崇尚具体而远离抽象,这种学问的现在虽然己经成为主流意识,但却不能主导哲学的未来;而中国哲学扬弃具体而崇尚抽象的境界,虽然暂时不为世人理解,而只能屈居江湖之远,但其中却蕴藏着哲学的前途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