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淳安县姜家镇各村村名由来

(2018-08-08 16:15:20)
分类: 地理与旅游
淳安乡村 | 村名由来:姜家地区
姜家镇周围
姜家镇原为自然镇。是1959年原遂安县部分城镇居民迁移到此地。清代属于移风乡,民国属于郁社乡。解放后仍叫郁社乡。1958年属九门公社,1959年属于东亭公社,1961年分出,成立姜家公社。1981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姜家镇。此地三面环水,景色宜人,可谓“一江碧波绕山镇,天光云影美如画”,是一处优雅宁静的游览地。自古以来,久负“郁溪胜迹”之誉。

银峰街:据《南洲姜氏宗谱》南洲居里图引中的“左银山由屏开嶂列,宁无鸾凤栖迟”文赞为凭。1981年命名为“银峰街”。

郁川街:据《南洲姜氏宗谱》男洲里居图的“波涛回,可有鱼龙变化,若夫郁溪而下”之赞词,所以得名郁川。1981年11月命名为“郁川街”。
宏山路:借以“宏峰”和途径宏山大队而得名。

姜公路:位于姜家镇西北姜公山旁。
姜家村:据《姜氏宗谱》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广三公讳致中,字德和,从宏山迁居此地,开始叫南洲,取名于“南部神洲”。又名郁川,以郁溪得名。再名郁社,源于“郁溪古社”,后改以姓氏得名姜家。新安江水库建成,原来姜家村沦为水域,居民后靠建村,沿用原名。

伊家坞村:相传此村是倪、唐二姓开始居住,所有有倪家坞和唐家坞之称。清初,倪姓迁出,方姓先祖迁此。当地方言倪和伊近音,习惯称伊家坞。
炉形村:位于姜公山西南麓。村似铁炉,所以叫“炉形”。

木旺村:相传该村在宋代宣和年间,唐氏先祖迁徙此地。见郁溪旁桂花树较多,所以取名木花村。清代该村出了一名天官,会意“木花”二字寓有子孙繁衍之义,但唐氏不宜旺发,所以更名“木缓”。后又望子孙兴旺发达,改“木缓”为“木旺”。

庙岭村:相传此村方祖于清代从郭村方宅村迁居此岭南北建村。岭上有庙,北村唤庙岭上,南村谓庙岭下,统称“庙岭”。
石颜村:据《硕颜洪氏宗谱》记载,“自唐至清均称硕颜”。乾隆九年,关庆公由镇江百云村迁居硕颜。后简称“石颜”。


鲍家村:该村西倚山,东濒郁溪。溪上有黄村桥。清初,鲍氏先祖从石塘、界顶鲍家迁移黄村桥头,以姓氏得名。俗称黄村桥鲍家。
康塘村:据《洪氏宗谱》记载和老农回忆,该村先祖洪允公于唐末迁居此地。见山峦绿翠,坑水长流,凿有池塘养鱼。初名塘坑,后来人丁兴旺,生机舒适,实为康乐之地,所以改名为“康塘”。
霞社村:东临郁川溪。相传清初洪氏迁居此地,以大桂花树为名,称“桂林洪”,后凭早晚见彩霞之景,改为霞社。
甘坞村:西邻柏山,南濒千岛湖。据《张氏宗谱》记载,唐末宋初,纯峰张氏住此。因坞水清凉甘甜,所以取名甘坞。

谢家村:南临千岛湖。相传该村是南宋时,谢氏先祖迁此,以姓氏取名“谢家”。
长烈村:据《萝蔓世裔烈川余氏宗谱》记载:“长烈畈,古地名。明朝时,余荣光公从遂安十里铺迁入长烈畈。”村以田畈为名。

宏山村:据《南洲姜氏宗谱古序》记载:“元大德年间,成五公由乡贤出膺宁国推官,归居仁富门,寻迁宏山之下。”故名宏山。1958年新安江水库形成,村民后靠宏山之上,沿用原名。
新岭源村:据《烈川余氏宗谱》记载,“明代,由余迟枢公迁徙于新峰为始祖居。”村建在新峰之源头,故以自然地理实体取名为“新岭源”。
龙塘村:据《潘塘毛氏宗谱》记载:“毛氏卅世,人丁衍发,分支自潘塘迁此。见此地水势洄游似龙,流入村前水塘,故名龙塘。”

李家村:据传,李氏祖先天四公于明末清初迁此,以姓氏为名。

郭村沈畈地区


民国时期沈畈属于瀛山乡。解放后建立政权为夫畈乡。1958年与郭村乡合并成立郭村公社。1961年从郭村分出,建立夫畈公社。1964年又并入郭村公社。1982年12月21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从郭村公社分出,另立沈畈公社,以驻地沈畈命名,后又并入郭村乡,现归属姜家镇。

清代和民国时期,郭村属于瀛山乡,解放后建立政权为郭村乡。1958年与夫畈合并成立郭村公社,1959年浪川等公社并入,名为郭村管理区。1961年由于政区变更,重建郭村公社。1982年12月21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分郭村、沈畈两个公社。郭村沿用原名。
沈畈村:相传该村是沈氏在明朝万历年间迁居此地,见门前有百亩田畈,所以以姓氏定村名为沈畈。

朱石村:相传该村章姓在明朝嘉靖年间迁居此地,见村中有小石山坡,前面有口水塘,形如活“龟”(地方言读“珠”)。二世祖葬于石龟中,故叫“龟石”。1955年谐音“朱石”。
茶厂里村:相传该村,古时一次山洪爆发,杨家底村一幢房屋被洪水冲走,只剩下一块正梁冲此搁住。当时农民认其有吉,将正梁在此建造“土地庙”,借以求神保佑杨家底村。1965年白坪大队将土地庙改建茶厂,所以叫茶厂里。
章村:相传北宋时,叫梧溪村,南宋时候以姓氏得名章村。

双溪村:据《章氏宗谱》记载,南宋咸淳年间,章氏第九世元凤公迁居此地。该村地址处两溪汇合处,所以叫双溪村,又叫双溪口。
叶祀村:相传该村原为叶姓开始居住,地址在山溪边,所以以姓氏地理组合得名“叶川”。某年一次山洪爆发,损害较大,叶姓后裔迁居别处。多年后,章、洪两姓迁居此处,为了吉祥取名“叶祀”。
姜家屋里村:又名中夫畈。该村原来是姜姓居住,以姓氏得名姜家屋里。明朝时候,章姓迁居此处,沿用原名。因夫畈岭麓建有三村,本村地处中间,所以叫中夫畈。

潘家村:相传该村原来是潘姓定居,以姓氏得名潘家。后潘姓衰败,清朝乾隆年间,章姓迁居此处。沿用原名。
郭村:相传,宋朝时候由郭氏祖先迁居此地,村以姓氏得名。
方塘源头村:据《汪氏宗谱》记载,北宋由汪氏珙公从三角塘迁居此地,所以叫方塘源头。朱子诗云:“惟有源头活水来。”故又俗称源头村。

马鞍脚村:相传,古代有一次下大雪,蹊跷此地是碗形一处无积雪。一只小猫潜入安逸,先祖便卜居建村于此地,名猫碗脚。后来以近音美其名为“马鞍脚”。
叶家村:相传,宋朝时期,叶姓迁居此地,村以姓氏取名叶家。
麻田村:相传建村初期,田里多种芝麻,所以叫麻田村。

富源村:相传南宋时期是徐姓居住,村以姓氏得名徐家。后来,程氏迁居此地,徐姓衰败,沿用徐家村名。1981年9月借以富主源名更为“富源村”。
赤畈村:据《余氏宗谱》记载,余氏从南宋庆元元年(1195)迁居此地。这村前有畈,土呈赤褐色,所以叫赤畈村,又雅名“赤城”。
新田畈村:相传,该村由余氏十七世祖若账公迁居来此开荒造田,渐渐成田畈,取名“新田畈”。

庄口村:据《歧峰汪氏宗谱》记载,北宋末年,汪氏祖得罗公,从开化马金迁居此地。因村座落在庄源口,所以叫庄口村。
新田村:相传,汪氏祖先濯公来此新开一些田,后就在此田畈里建房安居。所以叫新田村。

巨源村:相传,唐末方氏祖言朝公,从桐庐白云迁居此地。此地山口狭窄,里面深远宽广,所以叫巨源村。
端坡村:据《银峰方氏宗谱》记载,唐末,方安公从桐庐白云迁居此地。因村头有石墩,故叫墩头。1981年改为“端坡”。


银峰村:据《银峰方氏宗谱》记载,唐末,方安公从桐庐白云迁居端坡,后又迁居银峰北麓,以姓氏得名方宅。1981年9月更名为银峰村。

龙泉地区


清代到民国时期,属于龙泉乡(原遂安17都)。解放后建政为龙泉乡,1952年改为双溪乡。1958年属于九门公社为双溪管理区,1960年属于东亭公社为双溪管理区,1961年从大公社分出,建立双溪公社。1965年又并入姜家公社。1981年恢复双溪公社建制。1981年9月更名为“龙泉”公社。因为地处龙溪源和玉泉源之间,所以组合为“龙泉”。

本区境内有灵岩瀑布:“山半有岩,容数十人。悬处有迹若人脐,泉滴沥而下,号龙脐泉。岩上有泉,自山岭石罅中六畜,小涧有自然井三,泉注于井,满则循石壁为瀑布二百尺,秋冬不竭”。
双溪口村:据《汪氏宗谱》记载,汪氏祖先瑾公,号文珍者,览山川之秀,自宋时定方揆日结庐中,始曰龙溪。因左龙源,右石塘两水汇集在此,又名“双溪口”。

石塘村:位于石塘溪上游,汪氏先祖在宋代迁居此地。相传,村前有三口天然石塘,风景优美,山青水秀,环围如塘,所以取名“石塘”。
孙家坞村:相传明洪武年间,孙氏祖迁居此地。这村以姓氏得名孙家坞,后孙姓迁居他处,清朝中期余姓迁居此地,沿用原名。


横路头村:据《金峰方氏宗谱》记载,方氏祖寿公,自明洪武庚戌年间,由原淳安迁居此地。该村所在地的山:半山以上皆石,四周若削,色翠如螺黛新染,绝顶有一小峰突起,望之类似浮图然。居人遂取名为旗伞山。也叫“旗山”,别称“球山”。后于山腰开一横路,所以又叫横路头村。
长岭脚村:相传,王氏祖先在元末迁居此地,建村于旗山下。这山岭长约5里,所以称旗山长岭脚。后简称“长岭脚”。

姜公山村:位于姜公山腰凸上。祖先在清朝中期,由双溪口村迁居此地。
软石塘村:相传,该村由汪氏祖先在清初迁居此地。此地有一石塘,塘边都是软石,可烧石灰,故名。

龙玉村:相传该村位于龙岭和白虎岭之间,然白虎岭有瀑布誉称玉泉,所以叫“下泉源”。金、张等六姓在明清朝年间先后迁居此地,开始称呼“上玉泉”。1958年,为了和大队名称一致,改名为“龙玉”。(1958年,以龙岭上和上玉泉两村组合得名,建立“龙玉”大队)
塘坞村:据《汪氏宗谱》记载,明朝崇祯年间,汪氏一商公自双溪迁居此地。山坞口上有天然水塘一口,名谓塘坞山。所以该村取名塘坞。
任家村:据《汪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任文公迁居此地建村。村以姓氏得名。

下竹园村:据《汪氏宗谱》记载,宋朝时候,汪氏祖七公由开化马金迁居此地。此地前有竹园,后有桃林,左右两旁青松翠柏。故名竹园,后因子孙繁衍,分居三处,还有上、中、下竹园称之。
新屋里村:相传,洪氏祖在清代中期,由遂安龙源村迁居此地,以新建房屋之由得名“新屋里村”。

下玉泉村:位于白虎岭东麓。相传南宋,汪氏祖倾公迁居此地后建村在月花瓮瀑布(玉泉灵岩)之下,所以该村叫下玉泉。
首岭后村:该村位于首岭山脚。相传洪氏祖在明代中期迁居此地。该村前一山,是原遂安狮城镇西北第一座山,称之为“首岭山”,村位于山后,所以叫首岭后。

燕川村:位于燕岭南麓。相传,该村是汪氏重成公在清朝顺治年间(1649)迁居燕山。因该村地址形似燕窝,小溪流经村前,所以叫燕川。
桐岭脚村:位于桐岭鹰峰脚下,据民国19年《龙源胡氏宗谱》记载,明朝中叶叔智公迁居此地。村地址位于桐岭脚下,所以取名桐岭脚村。
姜家村:位于桐岭南面。相传,该村明朝中叶,姜姓祖志荣公肇迁于此,该村以姓氏得名。

板桥村:相传该村明朝中叶,江祖东荣、东山兄弟俩狩猎到此,猎犬盘桓不辞,遂迁居此地。村以姓氏得名江家,后因村中隔小溪,架板桥往来,改名我板桥。
墩头村:据民国19年《龙源胡氏宗谱》记载,明朝中叶,胡祖仟九公字枫岭脚迁居龙源墩头。该村前有前门、下门二墩,村地址落二墩之麓。故名。
整理编辑:川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