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约旦首都安曼

11月18日,晨7:00出发,前往约旦首都安曼,这让我们心中充满期待,似乎佩特拉古城和月亮谷的绚丽风光让我们凭空对它的首都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
小马说,大概是因为石头多的缘故,政府规定,约旦的民用建筑都要用白色花岗岩建造,所以安曼又被称为“白色之城”,城市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市民的穿着也不一样,老区的人习惯穿长袍、新区人则西服革履,这一点可能全世界都一样,老区陈旧而温馨,处处氤氲着生活的气息,新区则属于新新人类,让人不知从何处过马路,去何处“打酱油”。
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首先来到安曼老城区的城堡山,也是安曼的制高点,公元前11世纪,城堡山曾是阿蒙王国的首都,山上有宫殿、神庙、教堂。如今,山上只剩了一座保存尚好的清真寺,其余便都是残垣断壁了。它作为安曼旅游必不可少的景点,想必只在于昭告世人,它曾经有着多么久远的历史,多么辉煌的鼎盛。站在城堡山顶俯瞰安曼市区,整个老城区高低错落,白色的房屋鳞次栉比,“白色之城”确实名不虚传。小马指着远方的房子说,因为约旦是沙漠国家,哪一家院子里的树多,那家就是有钱人家,哪一片小区呈绿色,那片就是富人区。俯首下望,赫赫有名的古罗马剧场就镶嵌在城市中心,如瞳孔一般把城市的古往今来记录在眼底。在城堡山上,还能看到据说是全世界最高的约旦国旗旗杆,高127米,国旗尺寸30米×16米,不要小瞧了这一组数字,在结构专业人士眼里,它意味着风荷载,意味着抗倾覆。
从城堡山下来,我们来到露天古罗马剧场,它也是一座花岗岩建筑,可以容纳6000坐席,粗犷的石梯、石座把坐席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王室皇族达官显贵的座位,第二层是中产阶级的座位,第三层才是普通民众的座位,可见千年前的文化精神生活就已经深入人心。小马说就是现在,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剧场两侧的耳房,还有马赛克艺术作品展和民族文化展。大煞风景的是我们一行人从路边沿着台阶下到剧场前面的广场时,温文尔雅的翻译小马毫无缘由地遭到一群当地小混混的围攻,小马一躲再躲,才摆脱他们,我们气愤地问:为啥呀?小马说,大概看我这个“老外”不顺眼吧,把我凭空对这座城市产生的好感一扫而光。
然后我们来到位于安曼市中心的阿卜杜拉国王清真寺,是安曼最大的清真寺和标志性建筑之一,镶有马赛克图案的蓝色穹屋顶在一片银白建筑中鲜明夺目,因而又被称为“蓝顶寺”,圆拱形的礼拜大厅铺着朱红色图案地毯,环形吊灯,庄重空旷,没有一根柱子,最多可容纳7000人做礼拜。女士们按照当地习俗,披上黑、棕色的长袍,默无声息地朝拜这座美丽的清真寺,也借此凭吊约旦独立后的第一任国王阿卜杜拉
晚上,很早就回到了安曼的酒店,先生放下行李,说今晚一定要和他的兄弟喝约旦首都的啤酒,就下楼去买啤酒,用那二调子的英语问大堂服务员“哪里卖啤酒”?服务员居然听懂了,带我们出来到酒店一侧停着的出租车旁边,跟司机说了什么,然后连比划带半生不熟的英语,告诉我们司机拉我们过去买,然后再把我们拉回来,一共10刀(dollar美元),我马上想起小马说的一公里0·34元第纳尔,相当于0·5刀,10刀就意味着20公里,安曼一共才多大地方?又一想人生地不熟的,挨点宰也正常,就上了车,结果去时五、六分钟的车程,回来绕了很久,让我心里发毛,总算回到酒店门口,我拿出10刀零钱,可是司机伸出两个指头,非要20刀,那个酒店的服务员也跑出来,坚持要20刀,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们是做好了“扣”的,这就是前面埋下的遭遇的伏笔。这就意味着,啤酒还没有喝上一口,先花了140元买路钱。
这也让我联想起了小马对约旦哈希姆王国的概况简介:人口1000万(包括100万巴勒斯坦难民),国土面积9万平方公里,80%是沙漠。法律不完善,内阁每三个月换一次,医疗教育全部自费,只有军人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只有大学老师待遇较高,每个月2000第纳尔,还有各种补贴,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由于地处沙漠地带,即便首都安曼也没有完好的排水系统,只要下一场雨,立刻全城被淹。可是约旦国民依然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全世界最美丽富庶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是全世界最勤劳善良的人民,他们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以自己的贫穷和孤陋寡闻,坚守着这份只能自欺的幸福感。

(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