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达铺、腊子口、迭部

7月27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参团甘南游, 31人组成的旅游团,领队英子,是一位豪爽干练仗义的侠女,原定6:00出发,因旅行车出了点差头,迟了近一个小时,但这并不影响团友对诗和远方的兴致,车厢里喜气洋洋,欢笑之声不绝于耳。这个团的大部分团友经常一起出游,因此情同手足,我们四位属于新团员,而且年龄最长,现在我已经基本习惯了走到哪都是年岁最高的,买门票出示身份证可购半价优惠票,逢人便叫弟弟妹妹小姑娘小伙子。
地导小熊惜字如金地向我们介绍了兰州的风土人情,她说兰州是中国版图的中心,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尤其出媒体人,朱军、水均益、李修平都是兰州人,水均益还被兰州大学列为“知名校友”,经济发展状况介于二、三线城市之间,商品房均价在每平米12000~14000左右,与沈阳相仿,当然不包括学区房。是我们国家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位于城中黄河上的铁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中山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特色美食是“手抓羊肉”,夜宵以烤羊肉串为主导。
大巴车一路南行,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坡在窗外闪过,坡上没有树,稀稀拉拉的青草,如同耄耋老人稀疏的毛发,行至陇南境内,窗外的盘山道渐行渐美,绿水青山闯入人们的眼帘,可是熊导却说,陇南是甘肃境内最穷的地方,盛产土豆和高考状元,她把土豆和高考状元并列,让人不禁莞尔,联想起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穷则思变,下一句改为:要考,考状元。
午后1时,到达长征圣地:哈达铺。简单午餐后,我们开始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院子四周,有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面红旗组成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历史伟人、红军战士群雕,展厅入口处,矗立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几位中共元老的塑像,讲解员让大家立正脱帽,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三鞠躬,那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人对前辈的敬仰油然而生。红军长征开始,共有8.6万人参加,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哈达铺时,只剩了7千多人,哈达铺人民倾其所有,杀猪宰羊,供给红军,被称为“长征的加油站”,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毛主席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多首壮志凌云的不朽诗篇,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在参观过程中,有几位衣着整齐的男士紧跟讲解员,或者说讲解员紧跟那几位男士,我也紧随其后,细听讲解。忽然觉得镁光灯在眼前闪亮,原来是手持“单反”的摄影人正把镜头对准我一阵咔嚓,遂心中窃喜:难道是花甲老太的端庄(这里实在不敢用“美貌”二字)征服了他?这时从旁边走来一位男士,对我说:请你靠边站一下。原来那位摄影人是在为我旁边的着装整齐者们拍照。我只能自嘲,年过花甲竟然还如此多情。事后细问,才知那几位衣冠楚楚男士是青岛市某区的政府领导,属于政府接待行为,就让我靠边站,殊不知先生的级别比他们还高,还不是拉着我的行李箱满街跑。
之后,来到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腊子口天险,湍急的河水,曾经的敌人炮楼和石壁上的雕刻:天险腊子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跟毛主席,都为后人展示着时代的印记。当年,就是这场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使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不远处,耸立着杨成武将军题字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和英雄群雕,纪念碑的四周有后人敬献的鲜花和洁白的哈达。纪念碑的对面,是一片田园风光的木结构宅院,在那宅舍的木门前,老闵为我抓拍了一副“艳照”(最后那张),发到好友群中,立即有人回应:一说像是俄罗斯老大妈偷情之后,悄悄地离开;二说像刚跟情人见过面的羞答答的少女,难掩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成为美好的笑谈。
晚宿迭部县城益民宾馆,在超市里买了些猪爪、鸡爪、啤酒、泡面、小吃,就在宾馆的房间里用了晚餐,也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