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陶闯:PPTV为何嫁苏宁

标签:
苏宁云商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分析 |
PPTV未宣布融资之前,收购传闻漫天飞。最终随同苏宁进入“洞房”。苏宁和弘毅共同投资4.2亿美金。其中,苏宁2.5亿美元收购PPTV
44%股权,成为苏宁目前的最大一笔战略投资。这种跨界投资令小伙伴们表示费解。
独家专访PPTV CEO陶闯得知,百度收购PPS完成之后,PPTV拿到6家投资公司的Offer。其中,不乏大家传言中的阿里巴巴、搜狐等几家“绯闻男友”。
重要谈判之前,陶闯会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上一个2.5亿美金,陶闯为了能实现“6分钟打动VC”,见孙正义之前准备了一两天时间。幸运的是,跟孙正义“一见钟情”,2.5小时的谈判后,就以一张便签纸签订软银2.5亿美金的投资协议。
而刚刚完成的这轮融资过程,却是一场“持久战”,前后持续近一年时间。期间,资金链断裂,寻求收购,公司裁员等各种负面传闻充斥着互联网。PPTV基层员工开始人心惶惶。陶闯的助理也开始受到传闻蛊惑,担忧地问:“公司到底怎么了”?这为陶闯的融资谈判带来一定阻力。
http://xqimg.b0.upaiyun.com/14222f88e6915e3fb098e509.jpg!custom.jpg 查看原图
Q:估值比上轮融资低?孙正义持什么态度?
A:除非你想卖掉,肯定会选择高点估值的买家。我对PPTV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希望它继续发展。我们做企业不会简单到只注重估值,而是长期看市场是否会达成共识。
孙正义先生非常支持我们,以前是第一大股东,现在把大股东位置让给苏宁。他也认为应该有国内的一家战略性比较强的公司接下一棒。PPTV以前是纯渠道,技术属性更强,发展到现在媒体属性更强,涉及到会进行更多的内容投资,他希望公司能成长得更好。
我们跟阿里巴巴关系也挺好,谈得也不错。经常马云上午开董事会,我们下午开。都是孙正义投资的两家公司,有天然的裙带关系。他非常尊重公司管理层的选择。每家企业有自己的决策权。最终,大家投票选择了苏宁和弘毅的组合。跟以前必须海外上市不同,这次做完架构之后,我们可以两边上市。
Q:融资过程中压力非常大?
A:这轮融资,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启动。最初准备做财务融资,也确定几家有意向的投资商。但到今年三四月份百度收购PPS之后,视频行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这时,一堆战略投资人开始找我们。战略投资人进来之后,各种绯闻开始出现。有些是竞争对手制造的,各种猜测都有,甚至有些人添油加醋。
尽管我也几次出面辟谣,但跟绯闻相对声音太小。其实到六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收到6家投资人的Offer,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其中包括财务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也包括收购、并购。百度、搜狐、阿里巴巴等都在行列,当然还包括其他几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无论收购、并购,还是战略投资等,跟其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合作都是很好的结局。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有挑战,PPTV现在处于成长阶段,当然也面临很大挑战。
各种绯闻对谈判造成一定压力。比较资深的投资人不会在意外界的各种报道,知道有竞争存在,他们有过滤真伪信息的能力。但内部员工压力比较大, 因为这轮投资做的时间比较长。连我的助理都跑过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说……”当然我也会做些安抚,但大家不一定能理解。我作为参与谈判的人,处于保密,不能披露过多信息。我们也查到散步谣言的IP地址,并给对方短信,告诉他不要这么做。
Q:跟苏宁的接触周期非常长?
A:最早接触苏宁是在去年11月份开始,属于商务合作类型。当时PPTV想推机顶盒,找到机顶盒最大的销售渠道苏宁。对方知道我们在融资,到今年两三月份,谈到资本合作层面。当时苏宁希望用财务投资跟他们的战略投资一起做拼盘。早期接触时,双方都没有下决心做,像是谈恋爱,只是觉得有点可能性。还互相参观彼此公司。
五六月份时,我第一次去苏宁总部参观。晚上跟张近东一起吃晚饭。聊了挺长时间。谈行业、视频,谈互联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投资人,非常大气。
最开始打动我的是苏宁准备大规模进入互联网的战略,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进入。我当时第一个讲到互联网视频是第一大应用,已经超过搜索,而视频的核心在于家庭。也提到“当一个行业真正成熟时,就会消失”的概念。具体指,当线上线下融合时,互联网概念就会消失。
张近东说互联网会进化,我说没什么进化,直接会消失。尽管张近东做的是传统企业,但看问题非常长远。是我见过的人当中,非常有胆量的企业家,为人很低调,不愿意在外面说话,跟孙正义很像。
我们觉得,做事情一定不要做80%的人能做的事,一定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做大家都看不懂的事情。这次投资,他们有蛮大勇气。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很传统,连员工都认为产品卖得挺好,为什么要搞互联网、线上线同价?同价后把线下的利润一下子打掉,线下抓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但打掉线下之后,容易培养线上的东西,张近东知道哪个是趋势,而不是做眼前利益。
那次吃饭之后,我们又谈了很多次。并不说张近东谨慎,他其实非常大气,每次跟张近东谈,他都非常有热情,一定希望我们跟他们合作。之所以谈判时间这么长,倒不是苏宁在担忧。而是我们当时在思考,该选择接受哪家的Offer。毕竟涉及到股东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另外,跟苏宁做跨界合作,蓝图比较大,并不是没有风险,很多东西需要在融合和执行中不断实现。
Q:为什么不是“BAT”,而是苏宁?
A:大家觉得想不通,苏宁砸钱这么多,还要求PPTV独立发展。所有人都觉得PPTV应该跟阿里巴巴、百度等“BAT”结合。有人说,PPTV会被全资收购,或被战略投资。其实,即使是战略投资,也有控股和不控股之说。最后,我们拿到6家投资公司的Offer,当然有全资收购意愿的投资人,也有纯财务型投资人,考虑好多个拼盘,最后再做排序,保证融资万无一失。
融资谈判的过程,有点像结婚,需要通过谈判达成共识。CEO需要平衡股东层面和管理层。中间一定会存在分歧。但我们关注三个方面:(1)判断公司本身是否最大价值化,看融资能给公司带来什么。苏宁很明确,没有控股意愿,只做战略投资,他们有资源价值。弘毅作为财务投资人进来,是为了平衡战略资源和财务资源,他们会从财务角度,关注公司的成长数据。(2)股东价值最大化(3)公司和管理层是否有比较理想的控制机制。机制非常重要,决定着公司下一步发展。
我们在选择战略资源时,要么选择靠近内容端,比如生产电视剧的厂家、电视台等;要么选择靠近渠道端,“BAT”、苏宁都是。从渠道角度看,如果选择发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我们肯定需要“BAT”。所以,当时也在跟他们谈。
但是,未来最大的爆发点在家庭互联网,即互联网电视机。从PPTV后台的数据数据量暴增也能看出。谁占据家庭互联网这张屏,谁就最有价值。家庭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苏宁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未来的主战场也是家庭互联网。
我们也在分析,战略合作之后到底能给彼此带来什么价值。有些是近期价值,有些是远期价值。近期来看,苏宁是最大的线下渠道商,家电产业链非常复杂,苏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卖家电设备是最大的渠道。他们可以给PPTV做预置,或者卖我们的盒子,依靠他们的战略资源,希望我们能在家庭互联网做到领先地位。如果家庭互联网这一仗能打得漂亮,PPTV一定能独占鳌头。未来苏宁门店能有PPTV的体验店,展示PPTV的功能。
至于O2O方面的合作,属于稍微远景一点的战略。但后来再慢慢谈到更多共识以后,觉得未来合作的可能性非常现实。O2O的创新,能带给我们带来更多创新和差异化东西。行业同质化竞争压力太大,同质化必然打掉利润率,大家相互PK,广告价格抬不起来。只有差异化的东西,或拿到差异化资源,企业价值才能更有特色。所以,我们认为跟苏宁和弘毅才是最好的组合。
弘毅主要做产业链投资,最近成立了影视基金。后面我们会通过并购、收购,加强内容端的竞争力。未来,PPTV内容将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适合互联网视频的新内容模式,如真人秀、脱口秀等节目,更加实时互动,吸引用户参与。我们主要想投入有娱乐互动性的节目平台。
在用户方面,苏宁每天门店人流150万,而且这些用户停留时间比较长。PPTV有近3亿的用户。所以,线下线上的人流可以有很大结合。苏宁后台有1亿多用户注册,两边的用户马上打通。两个之间肯定有用户交集,能让我们分析用户的消费购买行为,立马将它的价值变现。我们未来的用户打通,在内容、广告等合作有非常多想象空间。因为视频用户数量是最高的。现在,电视机的价值除了广告价值没有其他,如何让电视用户产生更多购买,我们会进行需要更多探索。抢购节目只是简单的初期尝试。苏宁本身要做内容,也是未来合作的一个点。
苏宁不光有电器,还有电商。物流系统已经建设完毕,现在也开始做开放平台。除了现有的广告收入之后,PPTV后面肯定也会由电商变现,导入用户给苏宁,再参与分层。另外,苏宁有成熟的物流系统,现在又有运营商牌照,支付系统又解决了。所以,在线上线下交互中,能给我们产生很多新的变现价值。我们跟苏宁在用户、品牌、终端三方面有结合。要解决互联网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人流(用户)、信息流(服务)、资金流的融合问题。并且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信息服务中,最大的两个垂直服务分别是数字娱乐和电商,PPTV属于数字娱乐,苏宁有电商平台易购。下一步,希望能把更多战略资源结合起来。我们做视频就是抢用户,用各种服务把各种用户变现。
独家专访PPTV CEO陶闯得知,百度收购PPS完成之后,PPTV拿到6家投资公司的Offer。其中,不乏大家传言中的阿里巴巴、搜狐等几家“绯闻男友”。
重要谈判之前,陶闯会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上一个2.5亿美金,陶闯为了能实现“6分钟打动VC”,见孙正义之前准备了一两天时间。幸运的是,跟孙正义“一见钟情”,2.5小时的谈判后,就以一张便签纸签订软银2.5亿美金的投资协议。
而刚刚完成的这轮融资过程,却是一场“持久战”,前后持续近一年时间。期间,资金链断裂,寻求收购,公司裁员等各种负面传闻充斥着互联网。PPTV基层员工开始人心惶惶。陶闯的助理也开始受到传闻蛊惑,担忧地问:“公司到底怎么了”?这为陶闯的融资谈判带来一定阻力。
http://xqimg.b0.upaiyun.com/14222f88e6915e3fb098e509.jpg!custom.jpg 查看原图
Q:估值比上轮融资低?孙正义持什么态度?
A:除非你想卖掉,肯定会选择高点估值的买家。我对PPTV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希望它继续发展。我们做企业不会简单到只注重估值,而是长期看市场是否会达成共识。
孙正义先生非常支持我们,以前是第一大股东,现在把大股东位置让给苏宁。他也认为应该有国内的一家战略性比较强的公司接下一棒。PPTV以前是纯渠道,技术属性更强,发展到现在媒体属性更强,涉及到会进行更多的内容投资,他希望公司能成长得更好。
我们跟阿里巴巴关系也挺好,谈得也不错。经常马云上午开董事会,我们下午开。都是孙正义投资的两家公司,有天然的裙带关系。他非常尊重公司管理层的选择。每家企业有自己的决策权。最终,大家投票选择了苏宁和弘毅的组合。跟以前必须海外上市不同,这次做完架构之后,我们可以两边上市。
Q:融资过程中压力非常大?
A:这轮融资,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启动。最初准备做财务融资,也确定几家有意向的投资商。但到今年三四月份百度收购PPS之后,视频行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这时,一堆战略投资人开始找我们。战略投资人进来之后,各种绯闻开始出现。有些是竞争对手制造的,各种猜测都有,甚至有些人添油加醋。
尽管我也几次出面辟谣,但跟绯闻相对声音太小。其实到六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收到6家投资人的Offer,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其中包括财务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也包括收购、并购。百度、搜狐、阿里巴巴等都在行列,当然还包括其他几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无论收购、并购,还是战略投资等,跟其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合作都是很好的结局。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有挑战,PPTV现在处于成长阶段,当然也面临很大挑战。
各种绯闻对谈判造成一定压力。比较资深的投资人不会在意外界的各种报道,知道有竞争存在,他们有过滤真伪信息的能力。但内部员工压力比较大, 因为这轮投资做的时间比较长。连我的助理都跑过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说……”当然我也会做些安抚,但大家不一定能理解。我作为参与谈判的人,处于保密,不能披露过多信息。我们也查到散步谣言的IP地址,并给对方短信,告诉他不要这么做。
Q:跟苏宁的接触周期非常长?
A:最早接触苏宁是在去年11月份开始,属于商务合作类型。当时PPTV想推机顶盒,找到机顶盒最大的销售渠道苏宁。对方知道我们在融资,到今年两三月份,谈到资本合作层面。当时苏宁希望用财务投资跟他们的战略投资一起做拼盘。早期接触时,双方都没有下决心做,像是谈恋爱,只是觉得有点可能性。还互相参观彼此公司。
五六月份时,我第一次去苏宁总部参观。晚上跟张近东一起吃晚饭。聊了挺长时间。谈行业、视频,谈互联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投资人,非常大气。
最开始打动我的是苏宁准备大规模进入互联网的战略,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进入。我当时第一个讲到互联网视频是第一大应用,已经超过搜索,而视频的核心在于家庭。也提到“当一个行业真正成熟时,就会消失”的概念。具体指,当线上线下融合时,互联网概念就会消失。
张近东说互联网会进化,我说没什么进化,直接会消失。尽管张近东做的是传统企业,但看问题非常长远。是我见过的人当中,非常有胆量的企业家,为人很低调,不愿意在外面说话,跟孙正义很像。
我们觉得,做事情一定不要做80%的人能做的事,一定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做大家都看不懂的事情。这次投资,他们有蛮大勇气。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很传统,连员工都认为产品卖得挺好,为什么要搞互联网、线上线同价?同价后把线下的利润一下子打掉,线下抓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但打掉线下之后,容易培养线上的东西,张近东知道哪个是趋势,而不是做眼前利益。
那次吃饭之后,我们又谈了很多次。并不说张近东谨慎,他其实非常大气,每次跟张近东谈,他都非常有热情,一定希望我们跟他们合作。之所以谈判时间这么长,倒不是苏宁在担忧。而是我们当时在思考,该选择接受哪家的Offer。毕竟涉及到股东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另外,跟苏宁做跨界合作,蓝图比较大,并不是没有风险,很多东西需要在融合和执行中不断实现。
Q:为什么不是“BAT”,而是苏宁?
A:大家觉得想不通,苏宁砸钱这么多,还要求PPTV独立发展。所有人都觉得PPTV应该跟阿里巴巴、百度等“BAT”结合。有人说,PPTV会被全资收购,或被战略投资。其实,即使是战略投资,也有控股和不控股之说。最后,我们拿到6家投资公司的Offer,当然有全资收购意愿的投资人,也有纯财务型投资人,考虑好多个拼盘,最后再做排序,保证融资万无一失。
融资谈判的过程,有点像结婚,需要通过谈判达成共识。CEO需要平衡股东层面和管理层。中间一定会存在分歧。但我们关注三个方面:(1)判断公司本身是否最大价值化,看融资能给公司带来什么。苏宁很明确,没有控股意愿,只做战略投资,他们有资源价值。弘毅作为财务投资人进来,是为了平衡战略资源和财务资源,他们会从财务角度,关注公司的成长数据。(2)股东价值最大化(3)公司和管理层是否有比较理想的控制机制。机制非常重要,决定着公司下一步发展。
我们在选择战略资源时,要么选择靠近内容端,比如生产电视剧的厂家、电视台等;要么选择靠近渠道端,“BAT”、苏宁都是。从渠道角度看,如果选择发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我们肯定需要“BAT”。所以,当时也在跟他们谈。
但是,未来最大的爆发点在家庭互联网,即互联网电视机。从PPTV后台的数据数据量暴增也能看出。谁占据家庭互联网这张屏,谁就最有价值。家庭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苏宁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未来的主战场也是家庭互联网。
我们也在分析,战略合作之后到底能给彼此带来什么价值。有些是近期价值,有些是远期价值。近期来看,苏宁是最大的线下渠道商,家电产业链非常复杂,苏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卖家电设备是最大的渠道。他们可以给PPTV做预置,或者卖我们的盒子,依靠他们的战略资源,希望我们能在家庭互联网做到领先地位。如果家庭互联网这一仗能打得漂亮,PPTV一定能独占鳌头。未来苏宁门店能有PPTV的体验店,展示PPTV的功能。
至于O2O方面的合作,属于稍微远景一点的战略。但后来再慢慢谈到更多共识以后,觉得未来合作的可能性非常现实。O2O的创新,能带给我们带来更多创新和差异化东西。行业同质化竞争压力太大,同质化必然打掉利润率,大家相互PK,广告价格抬不起来。只有差异化的东西,或拿到差异化资源,企业价值才能更有特色。所以,我们认为跟苏宁和弘毅才是最好的组合。
弘毅主要做产业链投资,最近成立了影视基金。后面我们会通过并购、收购,加强内容端的竞争力。未来,PPTV内容将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适合互联网视频的新内容模式,如真人秀、脱口秀等节目,更加实时互动,吸引用户参与。我们主要想投入有娱乐互动性的节目平台。
在用户方面,苏宁每天门店人流150万,而且这些用户停留时间比较长。PPTV有近3亿的用户。所以,线下线上的人流可以有很大结合。苏宁后台有1亿多用户注册,两边的用户马上打通。两个之间肯定有用户交集,能让我们分析用户的消费购买行为,立马将它的价值变现。我们未来的用户打通,在内容、广告等合作有非常多想象空间。因为视频用户数量是最高的。现在,电视机的价值除了广告价值没有其他,如何让电视用户产生更多购买,我们会进行需要更多探索。抢购节目只是简单的初期尝试。苏宁本身要做内容,也是未来合作的一个点。
苏宁不光有电器,还有电商。物流系统已经建设完毕,现在也开始做开放平台。除了现有的广告收入之后,PPTV后面肯定也会由电商变现,导入用户给苏宁,再参与分层。另外,苏宁有成熟的物流系统,现在又有运营商牌照,支付系统又解决了。所以,在线上线下交互中,能给我们产生很多新的变现价值。我们跟苏宁在用户、品牌、终端三方面有结合。要解决互联网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人流(用户)、信息流(服务)、资金流的融合问题。并且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信息服务中,最大的两个垂直服务分别是数字娱乐和电商,PPTV属于数字娱乐,苏宁有电商平台易购。下一步,希望能把更多战略资源结合起来。我们做视频就是抢用户,用各种服务把各种用户变现。
前一篇:华锐风电VS金风科技
后一篇:买酒,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