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宁云商:电商冲击缘自价格体系重构

(2013-09-29 16:17:07)
标签:

股票

分类: 公司行业分析

市场机制的灵魂:价格。

市场众要素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价格关系。

因此,价格体系是市场机制当中非常基础、甚至带有核心意义的内容。

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梳理电商对苏宁带来的冲击,以及苏宁应对这些冲击之后面临的机遇了。别的方面相对次要,而且带有衍生关系,就不打算涉及了,这里主要分析一下“价格”问题。

先来发挥一下想象力,这一环过不去,恐怕是无法理解020的必然性的:

在传统零售格局下,各零售企业、制造商、消费者都面对着一整个基本稳定的价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名品牌(商品或服务)会享有商誉溢价,例如在“同一品质”前提下,格力的空调可能就是比二三流品牌的空调贵几百元。如今,电商忽然闯进来,然后以4、5折的方式销售商品,并大声疾呼“消费者之前吃大亏了”“当冤大头了”,于是乎,原有的价格体系逐渐产生信任危机,并逐步走向破裂。这样一来,很显然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冲击,原有的“价格信任”或说“商誉溢价的自然接受度”受到了严重考验,很多消费者开始不相信原来的价格体系了,就会演变为不相信原有龙头品牌的报价了,“商誉溢价”开始受到侵害!过往,消费者进入实体店,可能头脑中就已经拟好了选购商品的品牌限制,会在数量有限的选择中进行消费决策。如今,为了获取最大的折价或说利益,消费者会多番比价,会翻看数倍于此前的商品报价(所以说,网购是个体力活,非常累!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必然是短期现象),并极有可能从最低报价的商品中进行购买——这将极大的损害“商誉溢价”,也就是对大品牌商是极为不利的。

这就是消费者真实的网购行为!大家可以去揣摩一下自己网购时的消费心理与此前的不同:能否赚了便宜?这会是网购非常主流的心态——一种由“新鲜”和“自利”两重因素主导的正常消费心理应激反应。当然,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商品信息传播成本几何级别下降,从而重构整个价格体系(事实也是如此!)。但重构之后的价格体系,依然会是与原有价格体系在逻辑上、本质上完全一致、相同的格局:品牌依然会享有“商誉溢价”。所以,当前是一个非常动荡的过渡期,这样的过程需要若干年才能达到相对均衡。

刚开始,很多品牌商不理解这种零售渠道的冲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于是会盲目,但它们很快会发现,若不控制或说不主动稳定终端零售价格预期,将会令自己的销售陷入很大的麻烦——因为消费者的降价预期一旦形成,他们便会非理性的预期你应当降价,否则,他就会“自以为是”的选择他认为的“性价比”最高的可替代品,这是潜意识的心理报复行为。于是乎,反应快的品牌商很快便会主动控制终端价格:无论是实体或是虚拟,于是线上线下同价(即O2O)就会实现。这样做唯一的原因便是打破消费者的降价预期!从而稳定价格预期,保护“商誉溢价”。至于没有商誉的标准商品,就会血拼到底,直至自然稳定——其实,即使传统零售时代,它们也一直处于这样的血拼当中了。

大致的分析思路就是这样了。并可以由此而推导出一些真正能够在互联时代获益的商品。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逻辑:价格体系重构,就能够明白该如何观察电商竞争的演变,能够抓住重点线索来分析竞争态势,并明白哪家企业拥有主动权。

事实上,互联网导致的信息传播成本极限下降后,对品牌制造商是巨大的利好!会极大的增强它们的市场话语权。因而,零售服务成为了零售商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的转型了。但,互联网极有可能会成就规模空前庞大的零售平台垄断者。

沿着价格体系重构的思路,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苏宁最近在做什么?我们可以由此去分析管理层的应对究竟是否得当。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没有这个核心,不逐一分析了。主动的参与商品的价格管理,是零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数万、数十万商品时。放开终端价格,任其自由发展,极有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混乱,所以适当的管理是必须的——至于这个“度”如何把握,则是艺术了。

苏宁云商,股价从5元回到12元附近,并将极有可能在此稳定下来,可以说,企业信任危机已安然度过——其翻转过程相当精彩!但绝不意味着苏宁已经步入一帆风顺之境,恰恰相反,一切考验刚刚开始。如今,不再是安然买入股票的伟大时刻了,但可以安坐不动,与企业并肩成长,只要企业“卖点”未至,便一如既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