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二
(2013-07-02 11:1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好书分享 |
- 理性的看,哪些因素真正主导了牵涉到的利益?(例如,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因素)
- 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有哪些潜意识因素会自动以各种方式形成虽然有用但往往失灵的结论?(本能、情绪、贪婪等等的影响)
- 数学: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概率)、会计学
- 心理学:误判心理学
- 微观经济学:规模优势、激励机制、伟大的企业家、专业化优势、毁灭性的竞争(技术)、赌注出错
- 先解决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 利用数学运算能力
- 逆向思考(总是反过来想)
- 应用基本的跨学科智慧,通过自身实践而永远不要完全依赖他人
- 注意多因素的“共振效应”,即lollapalooza效应
- 人类误判的25个标准原因
上述就是《穷查理宝典》的精要所在,类似于图表,这样对记忆和应用非常有好处——但再好的工具,要掌握了才能真正有用。
按照本书的叙事顺序,在查理看来,在他100多个思维模型当中真正重要而且非常基础的有三大模型,依次是:数学、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而且数学和心理学是非常可靠的,如物理定理、数学公式一般可以依赖,但微观经济学则不是很可靠,因为所涉系统非常庞大而复杂,以致于难以精确描述和定义,但依然非常有用。这三者,基本可以视作查理普世智慧的三大基石。在这三大基础上,又可以分别衍生出几十个(我估计可以达到40、50个)次级的思维模型。换句话说,查理还有一半的思维模型是在这三大基石之外的跨学科知识当中的。查理并没用一一列数他上百个思维模型,我想不是偷懒,而是他一贯的风格:让听者、读者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获得答案,要比直接告知答案的效果更好!(这一点很符合我的风格,我也喜欢这么干)
查理的普世智慧确实有些浩大!他列举了心理学教育的不足,又列举了学院派经济学的不足——事实上,在他列举上述两大教育不足的同时,他给出的是解决的方法,或说他自身是怎么学习上述知识的——但他从来没这么提示过,我们只能依着他表述的逻辑来寻找线索。说一大通看似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话,文字背后有一个又一个的思维逻辑在贯穿,必须要二次或多次重读并重组该逻辑方能得到说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文章看着比较费劲!(但我向来也偏好如此写文章,所以我的文章也基本没人看得懂,这点上,我也有点“芒格式自大”)——才觉得写这样的文章的人真的有点“讨人嫌”,哈哈。
《穷查理宝典》似乎能看懂了,但并不是非常愉快的阅读过程。这不是一本完整的脉络清晰的书籍,每一篇讲话彼此间都有重叠,虽然基本围绕着“普世智慧”这个大主题,但所涉话题均十分浩大:例如查理给出的经济学的十大缺陷,若不是对亚当斯密以来的各种经典经济学理论有基本的概念和经常的使用,怎么可能理解得了这十大缺陷?反正我是没能搞懂,所以这样的阅读过程并不是很愉快。不过我也有比较愉快的地方,就是有关的25项心理学误判标准,我倒是有天然的领悟——如此系统化的列出来,并成为直接可用的“检查清单”真是非常高兴的收获。
查理该书,事实上更主要是给出一个思维框架,一个如何获得普世智慧的思维框架,而这样的框架并不是直接可用的东西:但这是一个基本的前进方向,一个更加重要、重要得多的问题!一个一旦实施,便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受益或受害的层面的内容。
——如此而言,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