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 |
分类: 股市投资 |
优秀的投资,本质上都是对供求关系的正确分析和把握。——这里并不区分大众意义上的投机与投资,也不区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而把一切都纳入供求关系之中。
做投机也好,做投资也好,背后其实都是买卖力量推动价格变化,从而实现差价。而区分投机与投资的普遍认知是来源于对交易行为的确定性定义——这样的一种有关“确定性”的定义往往将人误导到纯文字的概念性辩驳之中,失去了对事物真实性的探讨,从而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倒不如把它们都归拢到“供求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从而令事物变得更加简单、直接、明了。
供求关系,简单深刻,清晰明了!
例如,一样产品总产能合共1万单位,而社会潜在需求高达10万单位,那么该产品的供给弹性将决定了生产企业的潜在价值。就比如最近热火的海水淡化产业,目前国内80%的淡化产能是反渗透法,而且也将可能是未来的技术主流,而反渗透膜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工艺壁垒,一旦需求释放,那么膜生产企业的利润将必然大幅度上涨。再进一步,这种需求将常态化,那么该企业的利润一旦上涨将可能长期停留在高水平上——这样,事实上就完成了投资分析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一步。
上述分析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事实上,关于社会潜在需求是否会大幅度上升?某产品的供给弹性高低?等,这些基础性因素的分析却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非常艰苦的一项工作。就比如当下的海水淡化问题,其实两年前已经有过一波讨论,但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我还记得张化桥特意对此作过演讲、报道之类的事情,指出水价上涨十倍并非不可能!若有人对此留心,并逐步展开分析、归拢,那么当前的海水淡化所涉及的投资机会就早已成竹在胸了。
上述是实体层面的分析,也被归拢为基本面分析。事实上,类似的分析依然可以用于技术层面的分析——买卖力量的供给与转换。只是这样的分析往往因为信息不全(任何人的买卖事实上都是高度的机密),而且假动作极多,并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但哪怕如此,在排除上述限制性因素的制约后,依然可以将任何的技术走势归结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此,我们就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把所有的交易归一了——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投机与投资达至巅峰境界时,两者就是一回事。
若能对投资有这样一种层面的理解,就能够对投资的细节进行分解了,无论投资或投机,都将可以分解为同样性质的若干细节。而最终能否获利,就在于这些细节的分析是否正确和到位。在这样层面上思考投资的取舍时,我们要做的事情无非是挑一些自己能够胜任,而且不致于疲命的活干而已。就比如我能够胜任价格投机,但多少有些疲命,干起来感觉累,于是,我就选另外的干起来轻松的活而已。
知音难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