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投资 |
近来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前觉得个人的知识结构、性格特质决定了投资风格,现在发现恐怕并非知识结构而应该是兴趣结构——兴趣决定了知识的构成与知识补充的方向。
如巴菲特的兴趣或许在社会变迁的整体方向,索罗斯的兴趣在于梳理复杂的矛盾关系并洞识其崩溃的时点,罗杰斯的兴趣或许在于分析大型供求关系并从其中找到供需转换的方向;等等。每一个成名者的兴趣点都或多或少不同,从而导致风格也不同。当然,兴趣也与能力、特长等相关,这是一个互为作用的关系。
我能掌握盘中交易的一些技巧。刚掌握的时候,十分兴奋,天天盯着盘面一分钟一分钟的看,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眨眼般过去了。但时间久了,半年、一年后,就逐渐提不起兴趣盯着盘面一分钟一分钟看了,现在更是想连看盘都放弃掉了——而且,在这一年时间里,我通过盘中交易是在持续获利的,恐怕这也是我一直还无法彻底放弃它的原因。
我之所以想逐渐放弃盘中交易(即短线交易),原因恐怕是我的兴趣点并不在于高频交易上,而在于其他方面,在于盘面之外的事情。我目前折中的办法是把交易周期拉长,把日内、日间交易取消,把交易周期拉长到周、甚至月,通俗言就是接近中线操作。最终,我想我会彻底放弃中线以下操作,将投资全部归结为月、乃至年以上级别——这样,我就实现了我最初设定的目标:让投资完全脱离盘面的束缚!
这个目标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而是很高的一个要求:我不需要看盘,就能知道价格的趋向,还能保障收益。嘿嘿,多潇洒啊!
我觉得,我在一步一步靠近。实现的一天,或许真的不远了!
将生命耗费于那一根一根蜡烛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研究成千上万的分时图,还不如走走山水,呼吸一些没有灰霾的空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