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比金钱更重要
(2012-06-20 13:16:44)
标签:
财经资金广度资本市场价格波动杂谈 |
分类: 股市投资 |
投资当中,拥有智慧比拥有金钱更为重要,而且重要得多。
资本市场当中,比拼的是智慧,而不是资金;拥有智慧者,必将拥有金钱,拥有金钱却丢失智慧者,迟早要输干净。那么,什么才是智慧呢?智慧,不是智商的同义词,一个聪明绝顶的脑袋,却也有可能是愚蠢的代名词。我认为,在资本市场当中,智慧等同于在自己能力边界内独立行事,坚持并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
资本市场当中,只有两种资金:智慧的资金与愚蠢的资金。所以,所有的交易,无非是智慧的资金寻找到与自身相对应的愚蠢的资金进行换手,低价的时候从愚蠢者手中买入,高价的时候向愚蠢者卖出。所以,智慧的资金要能明确的定义出愚蠢的对手盘出自哪里。当然,智慧的资金也存在的资金级别的问题,当量越大的,就需要越多的对手盘,从而为了保障交易的充分成交,大级别、尤其是超大级别的资金,都要选择恐慌密集出现的时刻出手,哪怕这时候下跌没有见底——这时候有充分的对手盘,可以保障充分的买入,当见底的时刻成交可能十分清淡,无法保障成交的充分性。因而,是不能从买入的价位来断言一只资金的智慧程度的,必须要同时考量它的资金级别。此外,智慧的资金属性也有不同,有仅注重成交后能以高价卖出的,例如价值投资者,买入后是绝不干涉价格波动的;但也有价格的主导者,正是它们的买入,一步一步引导价格向其预期的方向波动——某种角度来看,价值投资者是依附于此类资金获利的,假如失去了这部分资金来主导价格波动,价值投资者必然只能成为股东,通过行使股东权利来获利了。而价格的主导者,也就是通常所言的“主力”,它们是通过向价格的后知后觉者与价格波动的追随者卖出来获利的。于是,在整个资金链当中,最后买入的“后知后觉者与价格追随者”就是市场当中最愚蠢的资金了。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当中,这种愚蠢者经过漫长的博弈后,数量是逐渐下降的,所以博弈的方法也随之进化,进化到如今,乃至演变出众多的依赖计算机与算法的高频交易,又或者只能全球化,用开放的借口来引入新的愚蠢者。A股发展到今日,愚蠢者的数量依然不小,所以许多在成熟市场看不到的玩法在我们这里还十分盛行,但全球化的背景下,A股随着开放程度的提升,将会呈现新的复杂的局面,多元化的博弈会成为未来的新现象。
通过简单的描述,大体区分市场资金的智慧排序。不同的交易性格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交易位置,也就是说一个热衷于频繁交易的人是不大情愿选择长期投资的,因为这会十分无趣。所有热衷频繁交易的投资者,都会期望自己不要成为最愚蠢的那个人。至于结局是如何,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用来事前区分:能否坚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内行事!所谓能力边界,很自然就是能够保障自身稳定获利的所有交易模式的集合。超出这个集合的,都是被事实证明无法稳定获利的,那就等同于它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边界。能力边界有广度和深度的区分。所谓广度,就是能够覆盖多种不同的交易模式,模式越多,广度越大。所谓深度,就是在一个模式上的掌握程度,程度越高,命中率越高,单笔交易获利规模越大。个人认为,发掘深度要比发掘广度重要的多,当然,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缺乏必要的广度可能会制约了深度的发掘,但这丝毫不影响深度远比广度重要。
此前,在微博中发布评论,认为投资要注重常识的判断,而不是数据,尤其是历史数据。刚刚说完,紧接着就看到某博客公布了某些历史数据通过新组合导致的新发现,围观者众。这些对历史数据孜孜以求者,通过不停的摆弄历史数据,构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极其复杂的模型,从而指导交易,不知道他们对产生这些历史数据的当下背景是否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这些数据的产生?在哪个或哪些因素改变时,这些模型会不成立?历史上类似的模型多了去了,而所有这些模型无非都是为了一个醒目词汇而存在:黑天鹅!
回归常识,通过细致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来掌握更多的常识,以便让构建于常识基础上的模式越发有力,以便让自身越发的明确能力边界在哪里,从而在边界内越来越大胆的行事。如此,拥有智慧是水到渠成之事!
智慧,是对自身的发掘,不要再对外孜孜以求了,力求完美自身吧。书籍才是宝藏,多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