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康德《逻辑学讲义》

(2011-08-31 15:30:14)
标签:

康德

逻辑学讲义

吴先之

十字支撑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深夜无眠,由床上案桌,转战至床下书桌,只因思考之乐趣而亢奋非凡。

  “康德”一词在我心里,不单是一个作为人名的名词,更是一个形容词---“最高难度的”。但如今,似乎让我越加喜爱这个词汇,因为他的论述不仅体系完善、语言通达简练(当然这个离不开优秀的译者,我的本子是许景行1991年商务印书馆),更重要的是缜密和严谨。

  为什么有人觉得康德的书难读?我想应该是这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康德对于概念的把握十分全面和精细,他对于概念的阐述实际上是十分缜密和严肃的,就像我们在读数学公式或者说是公理一般。而我对于这种阐述方法十分喜爱。另外一个是因为康德不仅要对概念下定义,他还会将这个概念是如何推导而来的过程,亦加以叙述,从而让人们感到十分头疼。但我更多的感受到了一位紧锁眉头的长者在苦口婆心的,搔尽白发的为我们建立一个尽其所能完善、值得信赖以及值得时间考验的论证。这是来自于一种对知识的责任心,它是值得我们景仰的。

  读西方书籍,必须得讲求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读懂书中所讲,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想结构以及行文方式。我读此书之方法如下。首先,将目录浏览一遍,对大致所讲稍有明朗。之后,分章节按照顺序阅读。对于定义、判断以及作者警示的或是我自己觉得重要之处用铅笔勾勒。然后再将读完的章节重看,这次看的目的是必须了解作者的所讲以及知识体系。当然,我能做到这个,完全是靠着钢笔的摘抄完成的。这样的好处是:一、对于概念的记忆有所增强。二、对于知识体系我有整理。三、对于关键概念进行深究,例如:知性、感性、理性、历史等等。

  其行文方式总的来说是这样:总分。也就是说先给出概念,然后予以阐述和证明,之后进行方法论的演示,如果有关键名词需要阐述,康德会给予补注说明。针对本书内容细致的说来是这样。一、先提出构成逻辑学的要素,之后对逻辑学下定义,然后再对逻辑学的变迁作历史概述。二、讨论哲学以及逻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差异和不同研究范畴,其目的是为了解释逻辑学中的一些名词,为后文叙述厘清线索。三、在对逻辑学做了一定描述后,对逻辑学本身加以限定,框定其范围,并针对逻辑学所研究的对象---知识开始引发讨论。四、对五个知识的特殊的逻辑完备性进行分别论述。五、进入正文,讨论一般要素与一般方法论。

  学术类书籍,其导论或者绪论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往往会对正文当中的概念、写作立场、重点进行备注与预先说明。这本书便是一个好例子,全书百页有余,但导论竟占去了足足八十页。现在我就我读后的笔记稍加整理,对于书中所言之逻辑学作阐述。

  一、康德首先对知性、理性、感性、历史分别作了阐述。知性与感性相联系,知性:思维能力,把感性表象置于规律之下(依照必然规律)。感性:感性性是直观能力(依照偶然规律)。理性与历史相联系,理性:来源于规律的知识。历史:来源于事实的知识。之后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推演出逻辑学的定义:不就单纯的形式,而是就质量而言,逻辑是一门理性的科学;是一门思维的必然原则的先天科学,但不是关于特殊的,而是关于一切的一般对象的;逻辑因此是一般知性和理性的正确使用的科学,但不是主观应用,亦即根据知性是怎样思维的经验原理使用,而是客观地使用,亦即根据知性应当怎样思维的先天原理来使用。(质量:对象与形式)

  二、康德在对逻辑下了定义之后,紧接着便针对那些关于逻辑前缀的修饰词(起限定或者说是明辨性的词汇)作了推理和论断。分为:分析论与辨证论、自然的逻辑与技艺的逻辑、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纯粹的逻辑与应用的逻辑、思辨的逻辑与普通的逻辑。(注:加下划线的在康德看来是根本不成立的)

  三、哲学。康德根据客观起源,知识被分为理性的和经验的;根据主观的起源,知识或是理性的,或是历史的。依照此,推出人们可以学习哲学,却不能推究哲理。并且认为哲学是自由的而非模仿的使用他人的理性(这与我们当今哲学教材所讲完全相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知性知识必然是先天的。(先天,即与生俱来的。)康德还为哲学、美学、数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人类学作了十分精妙的区分。哲学:来自单纯概念的理性知识。数学:来自概念构造的理性知识。美学:作为单纯肩上的批判,没有法规,只有规范,而这种规范就在于普遍的协调一致。形而上学:解决“我们知道什么”。伦理学:解决“我们应当做什么”。宗教:解决“我可以期待什么”。人类学:解决“人是什么”。并且提出了三点哲学家必须确定的东西:1人类知识的源泉。2一切知识之可能的和有用的使用范围。3理性的界限。最终有这么一句话与尼采的自由意志相关联:真正的哲学家必须成为自由自主的自己思维者。

  四、知识。一般知识具有双重关系:作为表象的主题,作为意识的客体。而逻辑只能运用于一切清楚地表象,有明晰与不明晰之分。之后阐述了明晰之概念与分类,进而对知识的逻辑完备和感性完备作了陈述,在此不作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逻辑完备的法则:1逻辑完备是一切其他完备的基础2最重要的是看形式的感性完备3对于刺激与触动必须谨慎。进一步提出了四环节。逻辑完备性包括:普遍的---量的完备、明晰的---质的完备、真实的---关系的完备、确定的---样式的完备。感性亦有与之相对应的四个完备。

  在之后的文章,康德重点的开始讨论逻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辨方式,并且在公理确立之后提出相对的方法论,进行升华。

  以上是我针对《逻辑学讲义》的粗略概述。之后我将对其细节进行系统的整理与阐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