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啥扣将们都喜欢抛球扣篮?

(2016-03-18 07:05:55)
标签:

杂谈

今天的封面图我选择麦迪是绝对跟今天的话题有关的。当年我做他助理兼翻译的时候,某天赛前训练,我特地带上了篮球鞋,扣篮给他看。因为一路上我们去了很多城市,他每天都问我啥时候扣篮证明自己。我很简单地抛球双手扣篮。他说:不错,我信了。而且你一定很爱扣篮,扣将都喜欢用抛球

最近,我的公众号和微博都收到很多这方面的提问。其实根本不用我花口舌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只要你跳过,你就知道为啥:首先请你自己跳两次,一次有摆臂动作,另一次手反握在背后(没有摆臂),告诉我哪次跳得高?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抛球了吗?

喜欢扣篮,热爱跳的人,都喜欢腾空高度,更喜欢不同的扣篮动作。试问,如果你平时只能运球单手扣,而抛球你可以背扣?你会经常使用什么方式扣篮装逼?久而久之,为了追求更高的弹跳高度和更难的扣篮动作,我们也就不自觉地疏远运球扣篮训练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MIC扣将所有人的身上。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不好。其实归根到底,到底抛球还是不抛球,跟任何人都无关,取决于这个扣将个人的爱好。如果我他妈就喜欢抛球扣,不爱运球扣,又怎样?别人爱怎么喷就怎么喷。但是,如果你说我们只会抛球扣,运球根本扣不进,这就大错特错了,你是没有根据毫无内涵的喷子。

http://ww4/large/6f28aff5jw1f20hqs0gadj20x00qaako.jpg

我需要承认一点,当你常时间练抛球扣,你的持球扣会退步。如果你太久时间不持球扣,甚至两者的弹跳高度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说一位扣将可以抛球风车扣篮,你说他持球扣不进,这就是痴人说梦了。你说可能吗?就算抛球扣篮技术再怎么牛逼,一个扣将没有足够的弹跳高度,是不可能扣进风车的。如果风车他能扣进,最简单的持球扣篮,他扣不进?你们可以说他持球风车扣不进,这个可以有。

另外,如果真正练过弹跳并一直在坚持,最后成功扣篮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第一次扣篮都是持球扣进的。因为最初,没有人会去练抛球扣篮。我也不例外。虽说你们很多人看过我发布的人生中第一次扣篮成功视频,是个抛球双手。但其实,我第一次扣进是个运球单手。由于当初还没有拍视频的习惯,没有被记录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离扣篮很近的朋友都明白:你知道就快扣进了,但就是不知道啥时候会发生,可能是明天扣进,可能是你最累的时候奇迹般地扣进,也可能下个月才能扣进。所以说,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录像的准备。而当你扣进第一次,准备掏出手机,再扣进一次拍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怎么扣都不进。因为第一次只是运气和实力的完美结合,你还没有扣稳。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至少练扣篮的前两年都是以持球扣为主。直到决定练风车的时候,持球扣,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扣飞。那我总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早日拍出视频继续装逼啊!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练起了抛球。练了大概一个月,对于抛球找到感觉之后,风车就很顺利扣进了。不仅如此,第一次扣进之后,那一天又扣进了4个风车。但是,你们得明白的是,我持球风车当初虽扣不进,但是都是扣飞。在我的字典里,扣飞怎么理解?扣飞就是没扣进,但手腕砸到筐了。而不是说球没进,指甲盖儿碰到筐了。如果当时我坚持持球,随着我力量训练的深入,早晚我也会扣进的。只是当时年轻,急于求成,走上了抛球的不归路。现在我能持球风车吗?还是不能。但如果给我两个月去练呢?十有八九我能进。这个现象不仅体现在中国扣将,在欧美扣将身上也比比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弹跳高度比我们高。举个例子,他们的扣将抛球可以做胯下,那持球就可以风车。而我们的扣将抛球都只能风车,持球当然只能单手,双手了。很多我碰到的国内外扣将会适当地去通过加练来弥补持球和抛球之间的扣篮差距。但是,像我上面提到的那样,这个完全是个人的意愿。

还有一个原因,大家都慢慢走向抛球,因为很多需要练弹跳而扣篮的人手都很小。我身高178cm,手掌15厘米,完全抓不住球。很多持球扣篮的动作需要手掌很好的包裹能力。这种包裹能力不是指你能抓球,而是指你的手掌不能太小。

从弹跳原理来讲,持球扣和抛球扣是两种不同的起跳方式。如果你真正花时间去练过这两种扣篮,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起跳那一刹那的感觉完全不同。打个比方,这就跟左右手一样,如果你天生是右撇子,你的左手肯定活动起来变扭。但如果你把自己改成了左撇子,很多年不用右手后再用回右手,你也会觉得奇怪。

好,现在咱们说点儿高大上有深度的起跳技术问题。我的每次扣篮训练,都是从持球单手扣,双手扣和背扣开始的。为什么不从抛球开始?因为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进入到最佳扣篮状态,也就意味着你的膝盖还没有完成预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就开始直接进入抛球扣篮训练,健康的膝盖久而久之会酸,直至受伤。难道持球扣不会吗?持球扣当然也会,但是相对于抛球扣,对于膝盖产生的压力会小。因为抛球扣篮是一个全身发力,加入摆臂的极度爆发型动作。持球扣篮没有摆臂的参与,起跳方式相较于抛球扣篮温和得多。其实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抛球扣永远都比持球扣跳得高。跳得越高说明你给地面施加的压力越大。施加压力的是啥?不就是膝盖吗?这样是为什么我平时的扣篮训练都是从持球扣篮开始的。我一般持球扣进10个左右,感觉膝盖已经完全热开了,再进行抛球扣篮训练。

http://ww2/large/6f28aff5jw1f20mewd1ekj20h20ct777.jpg

我今天说的这个问题,你们动动脑子,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单脚起跳和双脚起跳。你们都看过我双脚起跳扣篮,但是除了MIC去年北京训练营的学员们看过我单脚扣篮,没人亲眼见过。记得那天练完力量,我们去篮球场练抛球。由于阿星不在,我就装逼教单脚起跳的孩子们如何抛球。因为抛球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单脚起跳的抛球就跟双脚不同。我给他们演示抛球,抛着抛着,我就不自觉地试扣了起来,期初当然是一顿扣飞。但是扣了5次不到,我就扣进了。在那之前,我甚至记不起我上次单脚起跳扣篮是哪一年了?印象中只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时,比赛间隙,运球单脚扣进过一次。我的单脚很生疏,但是为什么常年不练能扣进?其实就像你们总看到阿星双脚起跳扣单手和双手一样。阿星双脚起跳是扣不进风车的,更别说胯下。但是简单的扣肯定没问题。我们俩的弹跳高度都是够的,所以不论单脚还是双脚,扣进肯定没问题。简单来说,别嫌我烦,我又要开始复读机了:如果你弹跳高度够了,什么都能进,如果你根本没有弹跳高度,就别来跟我扯什么抛球技术,压腕技术这些没用的。在我眼里,只有弹跳高度不够的人才需要压腕,我从不压腕,根本没这个必要。这一点,你们所有的扣篮初学者都应该以此警戒自己:追求高度,而不是去追求被网友们夸大的所谓扣篮技术。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抛球?我能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每次扣篮训练试着抛球100次试扣,试够了,你自然就找到感觉了。在你准备喷我,说我说了等于没说之前。你先去按照我的方法试试。如果没有效果,你再回来喷我也不迟。以后我有空了,会做一个抛球教学视频。但是,这个视频就算你看了,也替代不了你每次100次试抛找感觉的努力。懂吗?无论是抛球还是起跳,感觉这个东西我只能给你指引方向,不能把自己的身体切开,然后送你几根扣篮感觉神经。毕竟,我的感觉来自于我8年的训练,你的感觉有多好取决于你的训练积累。

写这么多,其实你们读完,很多人都会觉得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对啊,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你都无法想象。那为什么我可以想通,而你们会选择来向我提问呢?因为你们都没有认真去想过。在弹跳/扣篮训练中,我练了8年不代表我比你们聪明多少。也许在参加扣篮表演和比赛上,我比你们经验多,但是平时的训练中,都是我用脑训练的结果。很多写体能训练文章的作者都喜欢读者们依附他们的干货,希望被依赖。但是在扣篮上,我一直使劲儿把你们越推越远,很多时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故意选择不直接回答,而是给你们自我思考的空间。我总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摆脱我文章和视频的那天,就是你们扣篮的那天。你们越期盼我写出什么惊人的“扣篮秘密”,你们离扣篮也就越远。请你们吃饭,不如教你们做饭。扣篮说到底只是咱们人生中很小的一部份,而这个道理其实贯穿于我们人生中的每时每刻。

http://ww3/large/6f28aff5jw1f20mgzb3t2j20qo0zktbj.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