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杜牧)》详注+译文+鉴赏+试题+答案
(2023-05-11 22:42: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古文诗歌阅读及默写 |
2023届《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杜牧)》详注+译文+鉴赏+试题+答案
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
杜牧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
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佩立神仙。
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注释:
1.钟陵:洪州治所,今江西南昌。大和二年(828年)十月,26岁的杜牧受江西(洪州)观察使沈传师邀请,赴钟陵为其幕僚,两人共事多年,感情颇深。
2.旧游:昔日交游的友人。
3.杜牧: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杜佑孙。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曾入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历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善属文,工诗,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后得病,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有《樊川文集》。
4.谒:拜谒,拜见。
5.征南:西晋羊祜曾为征南大将军,深得军民之心,此借指沈传师。
6.虞卿:战国名士,《史记》中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 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
7.截肪:切开的脂肪,喻璧之白润。
8.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又引申为歌颂。
9.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10.玉帐: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11.军筹:谓筹划军事。
12.罗:罗立,罗列。
13.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14.绛帷:红色帷帐,是对师门、讲席的敬称。
15.环佩:古人所系的佩玉。
16.陆公:指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其孙陆机、陆云为西晋著名文学家。
17.馀德:即“遗德”,遗留下来的恩德、德泽。
18.机云:晋 陆机 、 陆云 两兄弟的并称。亦借称两位杰出的兄弟。
19.酬恩:谓报答恩德。
20.合:应当,应该。
21.执鞭:手拿鞭子,举鞭为人驾车。表敬仰追随的意思。《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太史公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译文:
怀念钟陵昔日交游的友人而写的四首诗(其一)
杜牧
我在最美好的年华一经拜谒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将军,就像当年虞卿第一次拜见赵王即被赐给一双如同切开的脂肪一样白润的玉璧一样,我受到沈将军的礼遇与器重。春天总是晴暖,方圆千里的江西大地,民歌童谣,不绝于耳。月圆时分,高台之上,丝管悠扬。您的帐幕之中,谋划军事之时,杰出之士济济一堂。您的讲席之畔,环佩叮当,侍立的都是神仙一样的彬彬君子。您就像三国时的名将陆逊,遗留下来的德泽久长,您的后代也像陆逊的后代陆机、陆云一样优秀。如真果想要报答沈将军对我的大恩大德,我应该只有手拿鞭子为他驾车来表示对他的敬仰追随。
鉴赏:
这首诗怀念与诗人亦师亦友的沈传师,表达了对沈传师的感激、赞美,怀念、敬仰与追慕之情。
首联写少年谒见双壁截肪。杜牧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第后,应沈传师之辟,至南方的江西观察使幕为其团练巡官。杜牧以他和沈传师的通家之谊及才华,博得了沈传师的器重。因此,他对此十分感激,遂于后来赋此诗追忆这一段生活,表达了他对沈传师的感激与吊念之情。此诗首两句即记他入沈传师幕,得礼遇的情况。征南,指征南将军。历史上名将杜预、羊祜皆为征南将军,杜牧诗即以征南将军赞美沈传师。“最少年”,乃作者自指,其时杜牧26岁。“虞卿双璧”,乃用《史记》虞卿典。据《史记·范睢传》,侯嬴对信陵君介绍虞卿经历说: 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 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则杜牧引用虞卿故事乃表达其受沈传师礼遇器重之事。“截肪”语又另有所出。魏曹丕《又与钟繇书》云:“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掷鸡冠。”则“截肪”乃以刚切开的脂肪来比美玉之白润。而诗中又以“截肪”来修饰“双璧”。可见这一句诗用两个典故,既互相说明修饰,又一起表达诗人受到沈传师优礼的经历。
颔联写歌谣千里丝管高台。诗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入手,追忆了在沈传师幕府的愉快时光,委婉地表达了对沈传师政治才干与雅洁情怀的赞美。歌谣,此处作动词,指唱歌唱谣,一方面是动作描写,表现百姓生活之安乐;另一方面,歌谣在古代也可谓政治的“晴雨表”,以致汉代专门设置乐府收集民谣以观风俗,而此处的“歌谣”便暗含着沈传师治理有方而为人传颂的意思。这一点,在“春长暖”这一大背景的衬托下,更显得春和景明一派祥和,从而表达了对沈传师不凡的政治才能的赞美。下句写沈传师与诗人等人欢宴的情景,既表现了二人相处之欢乐与友情之深厚,又表现了沈传师高雅的志趣。
颈联写玉帐罗俊彦绛帷立神仙。诗人选取沈传师“军筹”与讲学两个典型场景,进一步表现沈传师的美好品质。上句写沈传师筹划军事则人才济济,用“俊彦”衬托沈传师雄才大略、开阔胸襟、崇高声望。下句写沈传师讲论学问见则神仙侍立。神仙”这一称呼,使用夸张手法,写沈传师门生的形神佳美。而门生形神佳美,又衬托了沈传师的德隆望尊、学识渊博。
尾联写陆公余德在我合执鞭酬。上句中,诗人运用陆逊与“二陆”的典故,一方面称赞沈传师的后人优异非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写后代的优异来表现沈传师余德的深厚,表达对沈传师的赞美。后句同样运用典故,借助“执鞭”,一面表明自己之于沈传师,如同萤火虫之于太阳,是无法报答沈传师哪怕万分之一的恩德的。因此,也许只有为他扬鞭驾车才可以略表寸心。同时,通过“执鞭”这一典故本身的内涵,表达对沈传师的感激、敬仰与忻慕。
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杜牧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
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佩立神仙。
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注释】钟陵,洪州治所,今江西南昌。大和二年(828年)十月,26岁的杜牧受江西(洪州)观察使沈传师邀请,赴钟陵为其幕僚,两人共事多年,感情颇深。征南西晋羊祜曾为征南大将军,深得军民之心,此借指沈传师。心虞卿,战国名士,《史记》中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截肪了切开的脂肪,喻璧之白润。绛帷,红色帷帐,是对师门、讲席的敬称。陆公,指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其孙陆机、陆云为西晋著名文学家。执鞭/手拿鞭子,举鞭为人驾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最少年”指诗人自己,诗人回忆自己青春年少时人沈传师幕的经历。
B.“虞卿”一句借用典故表达诗人的情感,既丰富历史联想,又扩大深化诗句内涵。 C.颔联两句富有含蓄与典雅之美月”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之情。
D.颈联“玉帐军筹罗俊彦”一句说明沈传师广罗天下人才,谋划军事,运筹帷幄。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沈传师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月’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之情/"错误,应是寄寓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15.首联用虞卿的典故寓指诗人人幕时受到沈传师的优礼,表达了诗大对沈传师的感激之情。颔联借“暖春”“圆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沈传师的怀念之情。颈联通过“玉帐”“绛帷”“神仙”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沈传师谋略、才干、师道的赞美之情。尾联直抒胸臆,直言愿持鞭驾车来报答恩情,表达了诗人对沈传师的景仰追随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