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小雨行
江南小雨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65
  • 关注人气:6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不完的庄子   ——《庖丁解牛》说课稿

(2015-04-09 22:06:22)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学教案

学不完的庄子

                          ——《庖丁解牛》说课稿   

 

 (问候语、自我介绍——各位评委好,我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选文,都是古代散文名篇。《庖丁解牛》就安排在这一单元里。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其本义是要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的。

鲁迅说庄子的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最具个性特征。学习《庖丁解牛》,最怕的是:架空文本空谈庄子,也怕读读议议,流于平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基于此,我在教学这篇文章,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个目标:赏析语言;第二个目标:学习技法;第三个目标:理解庄子的思想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前两个目标是重点,后一个目标是难点。

我设定的课时为一课时。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前我会安排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主要任务是:基本疏通文字、基本理解文意。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简单的激趣导入之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鉴赏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

2.学习本文基本的写作技巧。

      2.理解庄子的思想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步:跟庄子学习语言。

《庖丁解牛》的语言,究竟有哪些特点?其中,有哪些语言是我的学生能够学到的?

在斟酌了上述问题之后,我拟从三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庄子的语言——

1.虚词不虚

学习文中的虚词,体会虚词的妙用。有两个知识点:

1)和谐音韵。

《庖丁解牛》的音韵之美,体现在文章很多处虚词的使用上。在此处首先举例示范:

         示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将这两句进行对比,通过阅读即可以体会到“之所”的妙用,正是这样的虚词的使用,使语句达到了音韵的和谐。

    然后让学生在文中也找出虚词类似的用法,进行分析,比如: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然”字妙用,形成音节的协调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也”字妙用,促进了音节的和谐

2)体现情感。

如:善哉!技盖至此乎?——赞赏、感慨

    况大軱乎;得养生焉。——感叹

 

   

2.句式多变。

看文中的句式,体会其灵动之美。

1)从字数上看——短句、长句互见。

有独字句——嘻!

2字句——善哉(2次出现);割也;折也;虽然……

3字句——批大郤,道大窾……视为止,行为迟……

4字句——

5字句——

6字句——

……

最长的句子是13个字——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从字数上看“庄子”语言:不拘一格,变化多端,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充满了灵性

2)从句式上看——整句、散句互补。

有整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有散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整句、散句结合在一起,互相衬托,摇曳生姿。

 

3.历久弥新。

《逍遥游》中,有许多语言,历经岁月的淘沙,已经成为“经典”。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正本清源,了解成语“游刃有余、切中肯綮、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的本义及比喻意义。

如:游刃有余——文中指,后来比喻……

 

第三步:向庄子讨要技法。

    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的写法。从技法上看,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择其精要,重在两处:

    1.弄假成真——别具一格的寓言创作。

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庖丁解牛”其实是一则寓言故事,读者竟能信以为真,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庄子创作用寓言,假中有真,真中含假。亦真亦幻、绚烂迷离。

    2.巧妙的构思。

《庖丁解牛》主要是由对话构成的。文惠君的发问,其实是提出问题;庖丁的回答是分析、解决问题;而文惠君最后的回答则是升华题旨。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议论文的变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人物对话形式,巧妙阐释了一个重要的哲学理念——如何正确养生!

明确:对话也是“议论文”!

 

 

 

第四步:借庄子锻造思想。

在学习技法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再推进一层,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           

1.从《庖丁解牛》中,你体会到哪些养身(或处事)的道理?

通过对庖丁解牛的方法的分析,“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的做法其实就是“依乎天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其实想要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1)(养生或处世)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即顺其自然。

    2)(养生或处世)要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3)(养生或处世)要取其“有间”,方能“游刃有余”。

    这一问题的设置还是在引导学生细读文章内容。

    2.庄子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谈一谈你的认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认识到:

1)消极中的积极因素。“避世的、无为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是庄子思想,乃至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

可是,鲍鹏山却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这种所谓的“消极”思想,恰恰是不同流合污的表现。它给处在乱世的人们、给悲伤失意的人们以精神安慰,无疑有它的合理的、积极因素。

2)正确认识道家文化。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家则是传统文化中的三足(儒释道)之一。

以本文为例:其中的“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掌握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行为方式。

我们对道家的认知,远远落后于对儒家的认知。

在雾霾横行的时代里,真的应该重新认识道家,弄清人和自然的关系。

    对于庄子思想的认识和正确评价是学习的难点,答案不是唯一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个性阅读的新体验。

 

第五步: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

我以这样的两句话结束课文学习:以解牛之技说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悟处世之理。

作业是:读后感《学不完的庄子——我向庄子学        》。

 

最后,再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课堂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应该能够体现课堂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是:      

                               

                                庖丁解牛

 

                                     语言

         技法         学不完

         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