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类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教案)

(2014-12-25 22:01:33)
标签:

股票

分类: 教学教案
文学类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教案)
上传: 李晓宁     更新时间:2013-1-29 22:54:10

 

文学类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

学目

1.掌握环境描写的基础知识。

2.分析考试类型及对应策略。

3.借助所选文章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以及环保意识渗透。

点难

分析考试类型及对应策略

     

一、知识梳理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其中,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物、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露、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二、考纲要求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D)。

三、题型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环境),目的是什么(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对应策略:

  1. 明确环境的作用。人物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
  2.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3.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获得的背景等。

    答题要注意先概括环境的特点,再从结构或内容方面去分析其作用。

四、例题分析

 雁阵(见关于人物的专题)

问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第一问:1.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硕大吴朋的镜子。2.蓝空的日头。

第二问:1.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更尖锐。2.晚秋季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五.拓展练习     

磨剪子锵菜刀
赵文辉
    十二三岁的时候,清林在乡下念书,住在舅妈家。那时候日子紧巴巴的,白米白面舍不得吃,来个客什么的才做一顿。舅妈家偶尔也开个小灶,却根本没有清林的份儿。吃糊涂面条的时候,小表哥能有碗放了鸡蛋的捞面,吸溜吸溜吃得喷香,清林在一边不住地咽口水。好多次清林回家,只见小铁锅冒热气,馍却被藏了起来。那一年,县里最大庙会——马桥大会又到了。恰逢第二天是星期天,班上不少同学商量明天去马桥赶会,摸一串螃蟹,瞧一场“空中飞人”,再吃一碗马桥凉粉。清林在心里算了算,全部活动只用1块钱就行了。回到家,他鼓足了勇气向舅妈要钱,舅妈却黑着脸说没有。 
    第二天,小表哥和一群伙伴欢天喜地地去了,清林噙着眼泪挎了一只篮子去打猪草。来到空旷的田野,清林再也忍不住了,蹲在麦子中间伤心地哭起来,哭他住了牛棚的爸爸,又哭他狠心离去妈妈。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清林身后来了一个人,肩上背着一只长条板凳,板凳上绑着磨石和铁夹。他轻轻拍了拍清林的头,清林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才认出是磨剪子锵菜刀的老黄。老黄是滑县人,每天走乡串户,总是人未到吆喝声先到:“磨剪子嘞——锵菜刀——”老黄爱逗小孩玩,没大没小的脾气,小孩们常常趁他正做活时用土坷垃砸他,用木棍桶他屁股,老黄也不恼,逮住谁就把谁手脚捆在一起,名曰“老头看瓜”。一次老黄在麦场睡觉,被清林他们几个捆了个“老头看瓜”。现在清林见了老黄,以为老黄要跟他算账,起身就跑,老黄却一下子逮住了他。老黄说:“不追究那事了,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我你为什么哭鼻子。” 
    一提今天的事,清林的眼泪又出来了,呜呜哭个不停。老黄弄清了今天的事,鼻子竟也酸酸的。他摸着清林的头说:“甭哭,甭哭。活人能让尿憋死?她不给,我给。”说着摸出一块钱给清林,清林不接,老黄黑了脸,说你不接我就捆你个“老头看瓜”。他硬把钱塞给清林,让清林快点去马桥,说还赶得上瞧杂技团的“大变活人”。见清林接了钱,老黄挑起板凳沿着麦城走了。正是麦子扬花时节,清林站在麦子中间,闻到阵阵清香。他紧攥着那一块钱,望着远去老黄,在心里说:我一定还你。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清林返城后念念不忘老黄的一块钱。一天,楼下传来那种久违的吆喝声,“磨剪子嘞——锵菜刀——”他从楼上跑下来,见一老者正坐在长条板凳上磨剪子。清林越打量越觉得他像老黄。一问果真是滑县人。清林不敢冒认,就问老者:“认识不认识老黄?”老者答:“一个村的,咋不认识?”清林一听很高兴,问老黄近况,老者告诉他:“老了,走不动了,在家闲着。”清林很激动,跑上楼拿来五百块钱,讲了那一块钱事,非让老者捎给老黄。老者不肯接钱,说:“在外寻生计,谁不被人帮,谁不帮别人?”老者做完活,收了工具,对清林说:“带回去,老黄也不会要。”说罢,悠悠去了。
    望着老者的背影,清林又想起那个麦子扬花的时节,“磨剪子嘞——锵菜刀——”清林眼晴霎时湿润了。

问题:文中两处写到“麦子扬花时节”,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第一处描写表现了清林在得到老黄的无私帮助后的感动和幸福感/或愉快,第二处突出清林对老黄的感激和怀念,结构上与上文照应。(一点1分)

 

 

 

 

 

 

 

 

 

 

 

 

 

 

 

 

 

 

 

 

 

 

 

     

要给学生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掌握住一些知识不等于会应用。因此老师还要加大指导,多从解题思路、技巧上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