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教案)
(2014-12-25 22:01:33)
标签:
股票 |
分类: 教学教案 |
课 题 |
文学类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 |
教 学目 标 |
1.掌握环境描写的基础知识。 2.分析考试类型及对应策略。 3.借助所选文章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以及环保意识渗透。 |
重 点难 点 |
分析考试类型及对应策略 |
教
一、知识梳理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其中,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物、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露、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二、考纲要求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D)。 三、题型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环境),目的是什么(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对应策略:
四、例题分析 问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第一问:1.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硕大吴朋的镜子。2.蓝空的日头。 第二问:1.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更尖锐。2.晚秋季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五.拓展练习 磨剪子锵菜刀 问题:文中两处写到“麦子扬花的时节”,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第一处描写表现了清林在得到老黄的无私帮助后的感动和幸福感/或愉快,第二处突出清林对老黄的感激和怀念,结构上与上文照应。(一点1分) |
|
教
要给学生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掌握住一些知识不等于会应用。因此老师还要加大指导,多从解题思路、技巧上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