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2013-07-11 14:59: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教案 |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1.了解并掌握杂文的特点;
2.理解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
【教学设想】杂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在中学教材中所剩无几。《拿来主义》是一篇比较集中体现杂文特点的佳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需要删繁就简,瞄准杂文特点进行教学,以期达到尝一脔知一镬的目的。针对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特意为学生提供了几篇鲁迅的杂文,作为课外拓展,以便更好地了解与赏析。
一、预热:初晓内容,明确主旨
1.齐读文章,用一个词说出你对文章的印象。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观点。
明确: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梳理:结构缜密,节奏跃动
1.揭批“送去”的行径。
(二)仔细辨析这篇杂文的结构思路。
明确:
1.揭批“送去”行径
3.剖析“送去”的危害
杂文特点一:尺水兴波,摇曳生姿
三、辨析:体式之别,对象鲜明
(一)问题:这样一种杂文的结构思路跟一般的说理文有什么不同?
1.思考一般说理文的特点。
2.探究:一般议论文与鲁迅杂文的区别。
明确鲁迅杂文的特点:
(1)鲜明的针对性
(2)选材的隐喻性
杂文特点二:大题小做,针对性强
四、品味:语言幽默,形象生动
郁达夫这样评价:“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1.讨论:你觉得文章哪些语句很生动很幽默?
2.作者是用哪些手法来达到讽刺效果的呢?
杂文特点三:泼辣犀利,写意传神
五、问题讨论
当我们初步了解了鲁迅杂文特点后,请在所提供的杂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篇,谈谈你对杂文特点的感受与体会。
六、布置作业
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鲁迅杂文集中,选择一本阅读。
《热风》《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集》
板书设计
杂
江山留胜迹
——怀古诗中说怀古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2、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完成《永遇乐
3、通过表格形式,理清怀古诗的主要内容,了解其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一、别有幽愁暗恨生----怀古用意
1、,课前请同学们复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并完成表格一;课堂上请同学们背诵诗歌,老师检查表格完成情况。
2、让同学背诵苏轼的《念如娇
3、让同学集体背诵《永遇乐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怀古手法
完成表格一、二、三中的表现手法一栏,师生一道完成。
三、且将新火试新茶------小试身手
完成表格四,当堂完成。注意语句表达。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古人古事 |
连接点 |
今人今事 |
怀古用意 |
表现手法 |
繁华欢乐 六朝古都。
|
石头城 |
空城寂寞 国运衰微
|
江山依旧,繁华逝去、物是人非、萧条荒凉,讽喻统治者 |
情景交融 拟人 对比(昔盛今衰) |
四、怀古诗中说怀古----怀古诗特点
怀古诗思路:临古地、忆古人、思古事、抒己情。
内容上:
情感上
五、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的情怀
他们或感寂寞沙洲冷,
却穷年叹黎元;
他们虽艰难苦恨繁霜鬓,
却哀民生之多艰;
他们或如天地一沙鸥,
却位卑未敢忘忧国;
——他们是有大理想的人,
有大情怀的人。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