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堂堂清教案
(2012-01-15 15:59: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教案 |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李白诗歌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和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教学难点:李白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多变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写的是谁?(李白)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豪放飘逸。那么,他属于哪个流派?浪漫主义。知道他最擅长哪种文体吗?古体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李白这首写得最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
二、(投影片1:出示教学目标:1、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李白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多变的情感)
(投影片2: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解题: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①
②留别,留诗作别。
③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天姥山有怎样的特点?梦游的结果如何?
三、学习自主学习课文
(一)读、出示自主思考题:(投影片3)
1、那些诗句写的是"梦游"?哪些诗句写的是"留别"?
2、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同学们看看能不能从诗中第一节中找到答案?
3、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师:刚才有同学问: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姥山太与众不同了。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节,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
①天姥山什么特点?高、大、神奇。
②诗人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对比、衬托。
天姥山这样高大神奇,"一生好入名游"的李白怎能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给这样的地方呢?迫不及待地,他的梦就开始了!
(二)读、出示自主思考题:(投影片4)
(提示:①从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②诗人从哪里开始写登山了?③天姥山给我们第一个印象是什么?④天姥山上景色如何呢?⑤可这些都还不算神奇,随着天色变暗,景象也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2、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①从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从镜湖到剡溪,注意剡的写法。再到剡溪的谢公宿处。
2、同学们读一读这几句,能不能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诗人从哪里开始写登山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③天姥山给我们第一个印象是什么?陡峭、险峻。
④天姥山上景色如何呢?学生回答。明确: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写山高。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山间曲折幽深。还有野兽的咆哮,天气的变幻莫测。
这些可以看作是梦游的历程。
⑤、可这些都还不算神奇,随着天色变暗,景象也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找同学读读下面这四句,感觉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节奏来读。
学生读,点拨:这时句子由原来的七八个字,变成了整齐的四字句,表明此时的节奏变得急促起来,动人心魄。
(三)读、出示自主思考题(投影片5)
1、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洞天仙府的?写出它什么样的特点?
洞府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仙人们出场的声势)。从这三个方面描绘了"洞天仙府"的富丽堂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这段描写正是整首诗中最精彩的段落,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一段的思路层次,作者先开始到达天姥山、然后开始登山并写在山上看到的景象(其中重点写了洞天仙府)、
2、最后梦醒。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一思路把这一段读三遍。学生读
介绍背景的时候,我们提到,李白现实的梦破灭了,他只好依托天姥山重做一个梦,那么大家通过朗读,觉得李白重做的这个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梦?这个梦美好吗?
①美梦。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那么这个美梦象征了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②这个美梦象征了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③诗人梦醒后的这句宣言在整首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白什么性格?
学生自由回答。(以下是参考答案)
①明确: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想借这样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仙界来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明确:我说作者的梦境就是在影射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其实就是他被召入宫时的心情。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通过这番讨论,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不是更加深刻了。
表白自己从此与污浊险恶的官场彻底决裂。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白什么性格?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投影片7)
(五)读
总结: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四、当堂训练:
1默写
(1)海客淡瀛洲,________;越人话天姥,________。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
(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5)诗中表现诗人理想志向的诗句:________。
2学生齐背诵课文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入梦-----梦游-----梦醒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
|
教学对象分析 |
|
目标达成评价 |
|
预设与生成分析 |
|
学生、同行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