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归去来兮辞教案第三课时(转载)
(2011-08-15 09:28:02)
标签:
教案 |
分类: 教学教案 |
模块单元 |
必修五第2单元 |
课题 |
4、归去来兮辞 |
主备人 |
|
学习课时 |
3课时 |
时间 |
|
执教人 |
|
学习目标 |
1、 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
||||
学习重点 |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
||||
学习难点 |
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
||||
学习方法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
集体备课 |
个人备课 |
||||
第二学时 |
|
||||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梳理1—2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景物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展示自学提纲 1、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把握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思路 (二)共同明确 1、略 2、理清思路: 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恨”有什么作用? 5、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二)教学预设 1、略 2、“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4、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 5、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三)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表示辞官归田的原因和辞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俏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所幸虽已“迷途”,但“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即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秽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含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五、研读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潜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请找出体现抵家欣喜的语句。 3、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上有何作用? 5、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6、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怎样的隐士情怀? (二)教学预设 1、略 2、、“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4、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家人相迎——一乐;居家之乐——二乐;游园之乐——三乐。 (三)小结 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六、当堂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荒芜 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4)舟遥遥以轻飏 以:修饰连词。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6)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副词,才。 载……载……:一边……一边……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8)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拿过来,端起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愉快,使愉快。 (9)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扶老:手杖 流憩: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 矫:翘:抬头的意思 遐”:远,与“迩”相对。 (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通“影”,“阳光”之间;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盘桓:徘徊。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七、拓展探究
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