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归去来兮辞教案第三课时(转载)

(2011-08-15 09:28:02)
标签:

教案

分类: 教学教案

模块单元

必修五第2单元

课题

4、归去来兮辞

主备人

 

学习课时

3课时

时间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  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第二学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梳理12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景物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展示自学提纲

1、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把握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思路

(二)共同明确

1、略

2、理清思路:

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

 归去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自以心为形惆怅而独悲?悟往之不,知来者之可。实迷途未远,觉今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恨”有什么作用?

5、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二)教学预设

1、略

2、“田园将”“心为形”“往不,来者可”“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4、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

5、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三)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表示辞官归田的原因和辞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俏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所幸虽已“迷途”,但“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即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秽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含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五、研读第二段

瞻衡宇,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壶觞以自酌,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潜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请找出体现抵家欣喜的语句。

3、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上有何作用?

5、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6、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怎样的隐士情怀?

(二)教学预设

1、略

2、“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4、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家人相迎——一乐;居家之乐——二乐;游园之乐——三乐。

(三)小结

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六、当堂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田园将不归?

芜:荒芜

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3)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4)舟遥遥轻飏

以:修饰连词。

5)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6瞻衡宇,奔。

乃:副词,才。

载……载……:一边……一边……

7)三径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8壶觞以自酌,庭柯以颜。

引:拿过来,端起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愉快,使愉快。

9)策扶老流憩,时首而观。

扶老:手杖

流憩: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

矫:翘:抬头的意思

遐”:远,与“迩”相对。

10翳翳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通“影”,“阳光”之间;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盘桓:徘徊。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七、拓展探究

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人室,有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