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案例(一)

(2012-03-22 10:23:53)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关于“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课堂,通过一对一(第二大组最后一个男生叫赵俊红)观察后发现:

在学习一个普通三位数除以一个普通两位数的方法之前,老师先将问题288÷32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赵童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32拆成30加2,288先除以30,那么之后的2怎么处理?”在讨论中,这个小男孩口中一直不断重复着这个问题,可见他百思不得其解。而同桌也没办法回答她的问题,讨论陷入了僵局。

在全班交流中,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女生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将32拆成30和2,用288先除以30,用除剩下的数再去除以2。虽然两位小朋友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除数分拆。我们知道一般性在除法当中顶多只能拆被除数,除非是很特殊的题目可以拆除数,但一般都不拆,因为这种方法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根据课题上学生的回答来看,很多学生都会有拆除数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想法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点评与分析。即使在本节新授课中没有时间解决,也应该讲问题出示在黑板上,供学生思考后在之后的课堂中讨论。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弄懂这个问题对他们以后的巧算题会很有帮助。

而本节课教师没有做任何处理,以表达不清为由跳过这个问题,浪费了一个很具有探究价值的课堂生成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