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2016-02-06 17:55: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发布日期 : 2016-02-06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菏泽市东城双河小学  李朝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就要为学生的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培养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是0.5,0.25的乘、除法等,这些都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口算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基础。
  1.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数计算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
  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他们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又如:笔算37×53,当学生计算出结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过估算比较说明笔算结果基本正确。
  二、注重方法的培养(一)培养计算的规律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就是最基本的加减运算、乘法口诀、找规律解题等。特别是对于乘法口诀,这是以后进行计算、应用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题目,要教会学生去寻找简便的运算方法,比如对于98+46+2+4这道连续加法题,要教会学生注重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可以运用换位法,将题目改为98+2+46+4,就会很明显地看出结果了。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二)培养计算的灵活性
  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就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优化(或自己喜欢的)的计算方法。如:一盒铅笔24支,18盒铅笔有多少支?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算出结果。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