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涛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如果要我讲5分钟,我需要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2天准备;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课时减少,在课堂上还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这个概念由两部分组成,“精讲”主要是针对知识和方法而言,“点拨”主要是针对思维而言。“精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少讲、讲重点、只讲学生不会的,而应该体现知识、方法的完整性、连贯性。“点拨”既有“启发、引导”的意思,也有“点到为止”的意思。
精讲点拨要讲什么
首先,要讲知识的核心与本质。大家都知道ao=1(a≠0),但是为什么ao=1(a≠0)呢?我们很多人可能觉得它是一种规定。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规定ao=0呢?如果我们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就没法让学生去理解这个指数原来可以是个正整数,现在又可以为0,后来又可以是负数,在高中阶段又可以是分数,等等,也就无法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些知识单靠学生悟,他是悟不出来的,所以必须由老师去讲。在这儿,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ao=1(a≠0)的规定的合理性。生活中有好多规定是不合理的,但唯独在数学中所有的规定一定是合理的,规定的合理性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给学生讲解。
其次,要讲不同知识和方法的区别、联系。比如,学生经常犯看似不起眼的错误,我们往往埋怨他,而不去仔细寻找这种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实,学生所有错误都会有以前所学知识的影子。如果我们不能讲清楚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学生学得越多,混淆的越多。
再次,要讲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维方式以及归纳提炼出来的解题规律。这应该是数学精讲中最重要的一点。在这里,我们用的是“讲”而非“渗透”,就是因为“渗透”的前提是“知道”。你不知道,何谈渗透?你要想让学生知道,就必须讲出来。你要告诉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思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你就必须讲给他听。叶圣陶说过一句话:“朝着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这一目标精要地讲。”
精讲点拨要怎么讲
我认为,要做到精讲点拨,就必须运用好两种语言。
首先,要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代替严谨枯燥的数学语言,把学术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我们的数学教材是为教师编写的,体系严谨而规范,语言专业而简洁,但是它也是枯燥的。学生在课本上看到的都是严谨而枯燥的数学语言。如果从老师那里听到的仍然是这样的语言,学生怎么能喜欢上数学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对于二次三项式,好多学生因为阿拉伯数字写习惯了,总是写成“2次3项式”。这是不规范的。但是,无论我怎么强调,效果都不好。最后,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我说:“对于张三、李四、王五,你能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学生说:“不行,因为它们是名字。”学生一下子就想通了。
其次,要用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不要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现在的学生不愿意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这和我们这么多年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的。教师一定不能包办,而要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并在一些关键点上进行引导。
怎么才能做到精讲点拨
首先,要依赖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典型例题。”其实,它真的典型吗?未必。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要思考哪个能当典型例题,并想把典型例题这件事做好,那么得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真的是一件无止境的事情,真的是一门艺术。
其次,要依赖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比如,数学中有一个概念“距离”,生活中也有“距离”的说法。那么,生活中的距离是什么?其实是路程。而在数学中,它就不是路程了。生活中的距离与数学中点到点的距离、点到线的距离、线到线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面到面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我们得明白,学生在“距离”上出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再次,要依赖学生预先的深入思考。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感觉特别好,但为什么给学生讲了就没有用呢?那是因为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没有与教师形成共鸣。教师的讲解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我认为,数学要追求简洁,简洁是美。其实,精讲点拨就是一个追求简洁的过程。我们要通过精讲点拨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简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洁。能给别人带来方便的事情,就是能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通过精讲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作者单位:潍坊广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