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5-12-12 17:06:4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2日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 孙德香 郭燕 逄青华
  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减负增效,改变知识学习、方法习得和能力培养的“碎片化”现状,必须实现从单篇式教学到单元式教学的根本转变。于是,“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的研究便在我校应运而生。
“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的内涵
  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结构化,是指教师本着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思想,将一组以体裁或者语言表达手法、结构类型等为主题的文章和本组文章中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组成教学单元,进行开发和再创造,使之在某一类文章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流程等方面都形成结构体系,以结构化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和提升。
“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的价值旨归
  发挥单元课程的整体功能,语文学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单元整合”教学重组学习内容,学一组、带一类、通一类,摒弃了以内容分析为主,避免了单篇课文教学导致的方法、能力训练的碎片化,帮助学生在单元整组学习结构化过程中强化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结构意识,提高整体把握某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文体特点、表达方法的能力,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遵循一般认知规律,体现学生发展立场,促进智慧生长。从“单一”文本学习到结构化的“整组”文本呈现,能够给学生以思维的挑战和更多语言实践的空间,培养其逐步形成整体视野下全面观照学习内容的认知能力,逐步形成整体性、结构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其智慧生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单元整合教学结构化”的具体策略
  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目标结构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归宿,只有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清晰、准确,才能结合单元内选文的特点对完成目标所需要凭借的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深度整合。单元教学目标体系至少由四个层次构成:单元总目标、单元学段目标、单元阶段目标、某一篇课文在单元系统中的目标定位。下面以写景状物类单元为例,说明各层次单元教学目标结构化的策略。
  单元总目标:在苏教版一至六年级的各册教材中都有写景状物类文章,我们将此类文章看做一个贯穿小学6年12个学期的大教学单元,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整个小学阶段写景状物类大单元的教学总目标为:通过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感受景物的美好形象、语言的优美生动,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感悟此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单元学段目标:结合课标中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三个学段目标应是螺旋式上升的结构。
  单元阶段目标:即当下这个单元的总教学目标。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写景状物类单元中有3篇文章,作者为了表情达意都采用了“先写实后联想”的表达方法。另外,“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一次在课本中出现了,它是写景状物类文章常用的方法之一。鉴于文本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当前把握此类文章的实际水平,我们把本阶段本单元的总目标确定为:领悟、学习“先写实后联想”的表达方法和“移步换景”等表达顺序;学写一处景物,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确定某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首先依据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突出特色和它在完成整个单元教学目标中的价值定位,来确定其应负载的教学目标。仍以五年级下册为例,我们将《黄山奇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方法和效果;而《莫高窟》是巩固应用内化“写实+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习本课排比句的运用,仿写练笔;《黄果树瀑布》则是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并会运用已学到的方法写好一处景物。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内容结构化。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就是根据某一分类标准,站在“单元”的高度聚合和整体规划本单元适合的教学内容,使之前后承接,彼此连贯,有序呈现,有机统一,以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首先从解读教材出发,找出单元教材的内在契合点,形成单元整合的主线和灵魂,再围绕整合主线,组织适合本单元结构的教学内容。
  整合单元知识——知识结构化。单元知识结构化,就是将单元内分散的、断裂的、碎片化的、表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一条有内在联系、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链条,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网络状的结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共有3篇写景类文章(《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虽然它们都是写景的,但侧重点不同。内容上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观察点上有移步换景、一点观多景;表达方法、行文构思顺序亦不尽相同……在单篇与单元的比较中,学生感到模糊的、零散的知识会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外在到本质,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优化单元教学方法
  实现单元教学的方法结构化,是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教师而言,就是在整合中找到最佳的单元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对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在学习中掌握、建构阅读此类文本的过程、思路和方法,还要领悟、内化、输出此类文本在表达上的特点和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如:在六年级下册咏物抒情类单元学习中,通过对重点篇、段的多维立体的精读,我们总结出阅读此类文章的具体思路为“找景物——抓特征——理思路——悟情感——品表达——学运用”。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拓展阅读其他同类的篇章,并辅以习作的训练,在读写实践中形成并建构起阅读本类文章的思维结构体系和方法知识结构体系。
  在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时目标,总结出单元整合教学的六种基本课型和操作要点:1.单元导读课(1~2课时):感知内容,了解目标,自主探究。2.基础过关课(1课时):汇报成果,指导反馈,初解疑惑。3.精读感悟课(2课时或根据需要增删):例证辨认,建构图式,迁移运用。4.拓展阅读课(1~2课时):链接课外,探究新知,规则概括。5.写作实践课(2课时):运用结构,自主写作,实践内化。6.综合实践课(课时根据需要确定):综合运用,拓展阅读(或写作),交流展示。六种基础课型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概括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