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超编”之我见
(2015-12-08 18:00:41)
班干部“超编”之我见
|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8日
|
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 王地昌
据媒体报道,杭州某小学一个班级共49名学生,班里的班干部职位却有60多个。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部分学生身兼多职。笔者认为,这些所谓的“超编班干部”都属于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岗位,可以给每位愿意为班级奉献的学生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可以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甚至可以说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需要。而以成人的态度赤裸裸地斥之为“官本位”意识是非常不合适的,也是不应该的。
报道中提到的“60多个班干部职位”,除去传统意义上的班干部职位外,新增的“XX管理员”这类专门化的工作岗位,是把原来学习、卫生、纪律方面的工作细分,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获得信任,人人都有责任,让每个学生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管理好班级。当然,广设班级管理与服务岗位要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要明确权责。班级治理的现代性应体现在共同愿景下的各尽其能。不但要分工,而且要培训,最好能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课程化。
学校的主人不是校长也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想当班干部,更多的是想得到教师、家长的关注以及同学的认可。给他们一个为班级“参政议政”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收获一份成长的体验,不失为一个好举措。这让一个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有事做,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翁,会使他们的心理落差减少。当他们发现班级或者学校因自己的贡献而改变,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有利于其人格完善和今后的发展。
然而,在“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用人机制下,也应看到时下学生的社会化烙印,必须提防学生滋生“官本位”意识。班主任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官”念,那就是当班干部是管事,而非管人,不是当官,而是做事。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其责任感和上进心。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要不要当班干部,从事什么岗位,最好让他们自己拿主意,我们可以给些建议,但不要参与太多。有些时候,家长很在乎职位,觉得当班长就比当班委强,而不在乎孩子当班干部能给自身带来哪些提高,为班级作出哪些贡献。做好监管与掌控。小孩子对于平等的概念不太清晰,没有同理心和成熟的心智,管理班级事务有时会很粗暴、简单,所以,班主任要多加引导。
班干部工作涉及学校和班级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切不可小觑。班干部的示范效应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挥,必将营造出优秀的班集体。
|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