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不保守,也不激进
(2023-03-24 09:46:30)
标签:
全国两会 |
分类: 时事评论 |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一个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数字: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从昨天到今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在热议这个数字,有的说这个目标有点低了,有的说有点高了,更多人认为恰到好处。我的观点是:5%,中国这个目标既不保守,也不激进,而是稳妥。
中国未来一年发展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媒体注意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稳”字出现了90次,而2022年是78次、2021年是65次、2020年是42次。我认为5%这个增长目标,就是中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最好的落实和最好体现。
国际舆论在评价中国5%目标的时候,用词最多的是
有人说,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中国自己也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包括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等等问题,要实现5%的增长太难了,是不是有点激进了。
我是这样看的,第一、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速度。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迈上了120万亿元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保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第二、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再加上农民工、失业人群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我们就很难应对这个超级难题。太多年轻人没有工作,国家就会有很多麻烦。第三、中国有韧性也有自信。过去一年,我们国家遇到这么多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取得了3%的增长,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我注意到:中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也要实现5%以上的增长。各地的发展信心和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每一个中国人都打起精神,中国就一定可以走过雪山草地,迎来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