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做女儿最亲密的好友

不过问孩子的成绩、不给孩子报一个课外班、业余时间带着女儿四处玩、凡事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这似乎和一般的妈妈做法不太一样。“另类”背后,是一种更智慧更包容的母爱。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著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是中国入围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林格伦纪念奖”第一人。女儿戴萦袅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女孩。钢琴十级,曾获各种绘画一等奖,美国某知名大学数学硕士。
秦文君一直觉得“女儿是上天赐予我的厚礼”。
她们经常一起看电影。手牵着手,一桶爆米花,两个冰激凌,如同两个长不大的孩子。母女牵手,一路走到女儿亭亭玉立时,依然无话不说。戴萦袅的同学常常会感叹道:“天啊,你连这也跟你妈说啊。”
秦文君家中有一个固定的沟通时间,一直延续至今。丰盛的晚餐之后,在身体能量最充足、精神状态最放松的时候,一家三口不急着离开饭桌,而是畅谈各自当天遇到的人和事。明亮的灯光下,常常说着说着,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起来。
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就一定要了解孩子,想她所想,做她所做。戴萦袅10岁时,还不太会跳橡皮筋。因为这是女孩最常玩的游戏之一,所以戴萦袅在无意中被女同学孤立,心里很难受。秦文君借着带女儿去南京旅游之时,邀请女儿一个好友同行。这个女孩跳橡皮筋跳得特别好,在旅游之余,她教会了戴萦袅跳橡皮筋。因为跳得好,戴萦袅的自信和快乐又回归了。跳皮筋这样的小事,很多妈妈也许都不会关注到。秦文君却知晓这样的小事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会全力帮孩子去解决。
秦文君还有一种和女儿沟通的独特方式,就是“妈妈的亲笔信”。在女儿的10岁生日、14岁成少年时、去学农活动和夏令营时,她都会饱含深情地写一封信,装在信封里从隔壁的书房直接“快递”到戴萦袅的小房间。唠叨似乎是母亲的天性,但文字有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因为写信比谈话要郑重,读信比交谈记忆更为深刻。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年来,秦文君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多封小读者来信。20多年前就存在的问题,到现在依然是孩子们向她倾诉的主题。比如“爸爸总想让我考第一、妈妈不让我看课外书、和爸爸妈妈无话可说……”
“现在,很多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很深的代沟,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父母太心急,在孩子的根基还没有长好之时,就恨不得它能长出叶子来。”秦文君不无担忧地说。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时,妈妈都是满怀欣喜,也自认为将最好的东西给予了孩子。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妈妈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忽视他们的内心需求、越来越多的妈妈因为焦躁不安而缺乏耐心,导致苦闷的孩子越来越多。
愿多一些像秦文君这样的智慧妈妈,淡定、平静、包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这样的爱也才是孩子想要的。
□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育报·家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