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生代”校长走马新学校

(2014-06-26 10:28:32)

伴随北京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学区制、九年一贯制、集团办学等新政使各区县催生了一批新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名出现密集变脸。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优质校内部派出副校长、校长助理、教学主任等干部出任新学校校长。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次生”这一词条的解释,“次生”的含义为“派生的”“第二次生成的”,业内人士也称这批校长为“次生代”校长。

那么,“次生代”校长接手一所学校后,将如何在管理上有所作为,怎样在原有学校的办学基础上打开局面?记者进行了走访。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谢泽运校长)

 记者调查

一批新校长密集到岗

今年,北京市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催生了一批新学校,比如首师大二附中正式由首师大承办,两校一个法人管理,首师大附中已经派学校副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阮翠莲担任首师大二附执行校长。翠微中学与卫国中学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后,将由人大附中全面接管。据了解,人大附中原书记刘小惠将正式出任该校校长。中关村一小天秀部校长岳顺利到中关村一小做书记。

近年来,随着一些区县大力引进名校办分校,也诞生了一批新校长。人大附中就向朝阳区选派了两名校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原是人大附中副校长,两届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化学导师。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马静原是人大附中学校团委书记,在人大附中工作了13年。

首师大附中副校长卢青青2012年出任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执行校长,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执行校长程学军原是北方交大附属中学副校长,由北交大附中派到密云做执行校长。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校长则由通州教育学院院长李万峰兼任。

 

校级干部升格或“跳级”做校长

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校长由原校副校长直升为新校校长,还有一部分校长则是由教学主任或团委书记“跳级”升格为校长。

副校长升格做校长占了新校长群体的大多数。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傅雪松,原是清华附小副校长,2011年来到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温榆河分校校长于冬云之前在八十中学担任各年级地理教学,担任教学副校长等管理工作。

还有一批校长由教学主任或团委书记“跳级”成为校长。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执行校长李建文原来在三帆中学做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学生处主任,2012年来到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做执行校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马静原是人大附中学校团委书记,在人大附中工作13年,被选派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任小学部校长。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秦洪明从清华附中校长助理升任为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常务副校长。秦洪明2001至今在清华附中工作,先后担任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等职。2010年来到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现任清华附中副校长,同时还兼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新校长困惑

老师为何排队反映问题

 “刚刚做校长、接手一所学校感觉如履薄冰,怎么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校的文化相融合,这是考虑最多的问题。”有校长这样表示自己刚接手一所学校时的心境。

到了一所新学校,必然要面对学校原有文化和管理遗留的一些问题,有校长坦言,刚到学校的时候,自己就面临过教职员工排队来反映情况的问题。

“就像从谈恋爱到共同生活靠的不是个性张扬,靠的是个性的同化,周期越短,生活越幸福。到新单位,原学校的文化与校长自身的特点,怎么样最快、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工作状态,对新校长来说是最重要的。”延庆县八里庄中心小学校长穆桂山说。

太平庄中心小学校长李文峰说,刚做校长时第一次和老师见面,就开宗明义地讲,“原任校长工作努力,学校办得很出色。我个人来讲不喜欢、不鼓励打小报告。关于学校改进的问题可以随便说,放开了说。”


■校长支招

实招一:多数选择“蛰伏观察”

到一个学校起码3个月后,对学校情况了解透了再做决定。多数校长表示,会选择“蛰伏”一段时间观察学校的情况。

“一个好的车手往往要根据车的性能状况,决定你的方法和技巧。到学校初期,要更多了解老师的愿望,了解学校的传承和地区文化。”有校长这样说。

有校长表示,对前任校长要有敬畏和尊重。新校长做好衔接工作的前提,是要和学校周边社区调整好关系。在一地区办学,要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而前任校长对学校、学生和周边关系都有良好的互动,和学校之前的干部处好关系,如老校长会点拨自己的工作,中层干部也会最快接纳你。校长要多想更要多做,用思想影响、带动中层干部。

“换人不是法,用人才是水平”,这位校长说。将以前的队伍带好、带活,也是校长管理力的表现。

 

实招二:倾听教师意见 变或不变有个节奏

姚家营中心小学校长刘全说,面对老师们的诉求,校长要静观其变。这其中有个节奏的问题,“该改变的时候必须变”。

他举例,学校的职评方案有一些偏颇,侧重业绩,但老师们没有人反映。于是学校便“按兵不动”,直到群众路线教育时终于有人提出了意见。

每年6月职评,以前的方案是评选前50%的教师举手通过才能进入评选。很多人不太赞成这个方案,于是为了要让老师们继续行使民主权利,学校实行教师“先进门”,有了入选按资格后,30%的老师举手通过即可评选。

“要让单位变一变。”有校长举例,学校有一位老同志在学校看门,对新校长诉求不愿意看门。校长观察后,发现这位老教师在这个岗位上确实不适合,于是学校安排他去教课,也安抚了这位老员工的情绪。

也有校长表示,对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学校,一定要拿规章制度说话。该校曾经是一所比较“乱”的学校,所谓“乱”,实际上是有些人“捣乱”。这时候校长要和所有人沟通,多谈学校发展愿景。该校校长表示,影响全局、严重违纪的现象也要下狠心,“中层干部捣乱,该换就换。”此外,该校长建议要和上级领导有联系,与教委领导和中层干部沟通。

 

实招三:学校文化没有对错之分要适时引导共同协商

西城区一位校长先后在三所学校任职,一所薄弱校、一所特色学校和一所优秀传统校。他认为,新接手学校首先要平稳过渡,顺应原有学校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不同的学校,一定存在不同的文化,文化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校长到一所学校想要做点事儿,首先要观察、了解,在一所学校要观察主要矛盾是什么,根据学校的实际,调整思想引领的方向。”

这位校长表示,接手一所新学校,如果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但有可能是表象上的问题,每个表象的问题后面都有背后的实质需要了解。如果刚到一所新的学校就抓主要矛盾是有点偏外行的做法。他表示,校长接手学校后在实际工作中都要有一个蛰伏期,要观察后逐步调整。

“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想法,不能轻易否认前任。学校的问题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能解决的,学校管理也是个团队,有书记、副校长、教务会,需要共同协商解决。”该校长表示。

“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学校全员认可的东西,到了另一个学校也许并不认同,这只是观念性的问题,而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该校长说。

□文/本报记者 赵翩翩郑祖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