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剪纸艺术融入学科教学

位于京郊顺义区的李各庄学校,只有24名教师、161名学生。然而这样一所农村“袖珍”校,却结合学校实际,在“小”字上做文章,在
李各庄学校不仅全校师生人人学会了剪纸这一“绝活儿”,而且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剪纸也被老师们信手拈来,巧妙地融进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结合剪纸作品,快乐地练习朗读和作文写作,训练英语口语、单词和句型……剪纸已不只是这所学校人人爱、人人会的一门校本课,而且正在成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不到10分钟
剪出一条“飞龙”
近日,记者走进李各庄学校。五年级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自由地剪出各种图案。同学们先在纸上画出要剪的图案,然后再叠纸、折纸、弧剪、直剪、修圆、切边……一会儿,各种人物、花草林木和动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李各庄学校校长张忠告诉记者,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全校师生全员剪纸,低年级学生学习基本功,中年级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一些简单图案,而高年级的提高班学生不仅自己能熟练地剪出各种活灵活现的作品,还被分别派到中、低年级各班,当起了小老师,手把手地教小同学们学习剪纸基本功。而老师们只要有时间,也会坐下来,和学生一起,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万千景象。
记者看到,剪纸已和学校教育实现了全面整合,并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小小的剪纸艺术,使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由“画”到“话”而到“文”
在该校的学科课堂上,剪纸艺术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当日该校正举行“结合剪纸艺术,巧妙整合校本课程资源”的展示课。
刘秀娥老师正给六年级同学上一节作文课。只见她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几幅剪纸作品,让同学们先欣赏作品;再从中选定一幅进行描述,完成由“画”到“话”的过渡;最后,同学们要思考文章结构、主题及遣词造句等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实现由“话”到“文”的转换。
郑言硕同学选中了一幅“夫妻骑车”的剪纸作品,便以“单车情缘”为题,展开联想:“一场小雨过后,路面上有许多雨水,一对夫妻骑着自行车飞奔而过……丈夫干完农活儿去接妻子,妻子是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操持,她的确称得上是贤惠的妻子。丈夫用自行车驮着妻子从一片小树林中驶过,头顶上两只恩爱的小鸟仿佛也在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我真希望中国的夫妻都能像他们这样恩爱,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园。”
在二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老师拿出了十几幅剪纸作品,让同学们快速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谁答对了剪纸作品就归谁;在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辅导学生制作剪纸的演示文稿,剪纸的渊源、步骤和基本技法全部囊括其中……“在不同课程中融入剪纸艺术,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观察、写作等能力。”该校教学副主任古立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