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 片中陪读妈妈的爱畸形

(2014-05-16 17:02:20)

 

http://s4/bmiddle/0022at1Rzy6IVl0KWUXe3&690片中陪读妈妈的爱畸形" TITLE="《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 片中陪读妈妈的爱畸形" />

《舌尖上的中国2》自播出以来,应该重美食还是重故事的争论一直不断。上周五,第四集《家常》播出后,寥寥无几的美食展现更让这一话题掀到高潮。不少网友认为,《舌尖上的中国2》跑题跑得太严重。

《家常》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妈妈为了女儿学琴,从河南来到上海当全职陪读。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与女儿五年没有回过河南,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

这个故事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导演“三观”不正:“《家常》的主题本来是体现亲情的,但现在却变成了为了个人奋斗可以舍弃亲情,置亲人于不顾”。

 

【网友吐槽】

陪读故事背离了人性

不是所有的悲情都能获得同情。虽然说的是家常,可这位河南母亲陪读的故事却背离了人性。五年不见丈夫,孩子奶奶重病都不回去,便有网友提出:如此母亲,是该赞美母爱的伟大,还是该批驳妻子的残酷?

有网友质疑:现实中,确实有全职陪读的母亲,也有为了孩子放弃高薪当清洁工的夫妇,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没有干涉的权利,但有说“不”的权利。河南母亲全职陪读的故事之所以虐心,并不是在于陪读本身,而在于这种因为溺爱孩子而放弃家庭责任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内心选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有许多类似于全职陪读这样极端的个人选择。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位没有妻子责任感的母亲教导下,她的孩子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近期一篇热门评论中写道:中国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其实就是“中国式溺爱”,河南陪读母亲就是这些溺爱孩子家长群体的一个代表。面对“长不大的一代”、“襁褓中的一代”,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和家长进行反思。《家常》说的是美食的故事,可同时也无意中指出我们当前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河南那位全职陪读母亲的举动并不值得赞美,放弃了丈夫与婆婆的故事也难以打动别人。《舌尖2》只是考虑了煽情,考虑了故事,而忽略了基本的伦理,全职陪读母亲的故事自然也就失去了感人的因子。

 

【专家观点】

夫妻关系胜过亲子关系

一位婚恋专家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不要因为孩子,忽略了老公的存在》。文章发表后不久,一个网名为琉璃的女孩就留了言。

琉璃有一个8个月大的女儿,为了照顾孩子她辞去了工作。为了照顾好女儿,琉璃和女儿保持着同样的作息时间,和老公说话的机会少得可怜,老公的存在就是帮女儿泡奶,拿洗脚水和铺床,如此等等。对于老公,她也提不起兴趣,有时老公想和她亲热一下,她都以劳累为由推掉了。而且,她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直到老公郑重其事地对她提出来,要她考虑一下彼此的关系。

“我们的关系有什么问题?我这样操劳,还不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女人已经够累了,男人就不能多体谅一点吗?”琉璃的问题很多女人都曾遇到过。

尽量多地占有生存资源包括爱的资源为自己享用,是人的天性,是出于保障安全的需要。所以,每个家庭中无时不充满着爱的争宠与情的失落,最常见的就是兄弟姐妹争宠,让父母既头痛又好笑。其实,不仅兄弟姐妹,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有争宠之心。当女人过分关注孩子,丈夫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落差,如果夫妻之间不能适当进行调整,家庭就会因此进入“冰河时代”。继续发展下去,恐怕维持婚姻稳定也会成为问题。

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有其运作的规则与次序。只有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遵循家庭系统法则,家庭才能够有序地运转下去,每个家庭成员也才能够和谐相处。在家庭系统法则中,其中一条就是: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伴侣身份的基础。伴侣关系提供的力量造就了好的父母。也就是说:就算孩子对你很重要,但如果你不能与丈夫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和谐关系,你也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母亲。

 

【导演回应】

陪读父母值得尊敬

《家常》播出后,主人公子钰母女遭到部分观众网友非议,这让该集导演邓洁备感内疚。针对网上的一些片面评论,邓洁于母亲节当天发表长微博,予以回应。

网友顾自批评子钰妈妈自私,却忽视了这对陪读母女在上海生活的艰辛。邓洁在微博中描述了初见面时,她看到的母女俩真实的租住环境:“简单小巧的蒸笼,擀面杖摆放在冰箱上。封起的天井里,一架上下铺的铁床,对面就是浴缸,这中间的空间是唯一可以坐下聊天的地方。”

邓洁介绍,子钰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从小就在音乐上表现出了天赋和兴趣。11岁,她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支持子钰去上海学音乐,是一家人共同的决定。“女儿年幼,由母亲留下来陪伴,父亲在家乡做母女俩坚强的后盾。”

而对于网友激烈批评“妈妈5年来忽视家庭”,邓洁并不认同,并就真实情况做了说明。“5年来,只要子钰出国比赛,妈妈就马上赶回来看看。奶奶刚确诊得病,她们就回来探望。虽然奶奶此后化疗多次,但生怕耽误孙女学习,劝说她们不用常回来,子钰妈妈也为此多次自责。”

邓洁表示,学艺之路的艰辛超出这个家庭的想象,父母扛下了所有的困难,用不同的方式为女儿付出。对此,邓洁感慨道:“为了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背井离乡,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选择。那些陪伴孩子的父母,忍受着孤独、困苦,暂时的分离,为子女提供后盾和保护。我尊敬这些父母,也看到了他们的付出。”

□文/本报记者 冉阳

图片截图自《舌尖上的中国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