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写的股票 |
分类: 我的胡思乱想 |
最近几天生物钟有点乱,早上很早就醒,然后迷迷糊糊睡不着,起床后很不想做事。出现这种状态,首先想到的是看电影。
前天早上去电影院,有两个片子可以选择,《无人区》和《四大名捕2》,我惦着上市公司光线传媒,于是选择了《四大名捕2》。我从来没有在看电影的时候睡过觉,看名捕破案竟然睡了几分钟,醒来后实在看不下去,中途就撤了。今天上午看《私人定制》,倒没睡意,中途憋着尿也没离开,但还是有些失望。
出了电影院,有个朋友正准备买票,问起我对《私人定制》的观感,我说这是一部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的片子。听我这话他就不想看了,我赶紧说:“还是有些亮点,没事的话可以看看。”是的,前半部分还是很不错滴,听到了观众的多次笑声。我很喜欢看早场电影,便宜又人少,今天是我两三年来见到观众最多的一次。喜剧片能赢得笑声,说明观众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可惜的是,后面一个小时,没有再听到笑声,出场还听到有观众评价说“烂片”。
《私人定制》宣传已经好久,喜欢电影的人肯定都知道这部片子。前段时间,《私人定制》通过片审的消息出来,制片方华谊兄弟股票曾大涨了几天。我常去的电影院,同样是早场电影(2D),美国片的票价是20元,中国片原来是25元,最多30元,最近,《四大名捕2》把价格提到35元,《私人定制》也是35元。中国电影这几年进步不大,营销水平进步不小,毕竟,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呵呵,跟营销水平的进步比起来,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的股价“进步”更大。
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跟美国比,差距在拉大。动画片的差距最大,如果说美国动画片是处在大学水平,中国动画片恐怕还在幼儿园阶段。3D片的差距也很大,《风暴》、《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影片被做成3D效果,我看只有一个目的:提高票价。这种片子,看3D和看2D没有多大差别。反观美国的《地心引力》和美俄联手制作的《斯大林格勒》,那个3D效果,太棒了!
中国电影进步不大,跟市场环境和电影企业的理念有关系。我当房地产顾问时,听说过一个故事,那是在2004年的某个中等城市,由于开发商的心思都用在跟政府、银行搞关系,在产品上花的心思很少,竟然有一家开发商在房子建好才发现主卧室忘了开窗户。中国电影审查很严格,《私人定制》确实受限于电影审查,不然第一个故事会更精彩,而且就不必再讲第二、第三个故事和最后画蛇添足。这个世界变化快,人都比较浮躁,打着艺术家旗号的商人很难静下心来创作经典产品。嗯,总想着讨好观众,盯着观众的钱袋,哪会有好的作品?
但世界总在进步,越是浮躁的社会,也最需要经典。如果看一两部电影就下结论确实不好,但我确实不大看好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理由就是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孕育不了经典电影。中国未来的电影巨头一定是具备孕育经典的企业,这家企业也许还没有诞生,或者还处在默默无闻的幼儿阶段。
最后吐槽一下,算是画蛇添足:冯导和王编应该考虑退休了,再干下去恐怕晚节不保!春晚也许就是冯导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