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智能交通安防产品门禁系统物联网nfc技术杂谈 |
分类: 市场活动 |
安防系统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
赵建邦:交通安防设备在智能交通,乃至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为例,安防产品主要分为门禁及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危险品检测及实体防护等几大部分。作为全球门禁解决方案的领导品牌,HID Global积极的在中国交通行业中推进智能门禁和身份认证技术,并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充分认可。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贵公司参与过哪些城市交通项目的建设,应用到哪些产品,效果如何?
赵建邦:HID Global 为2010年底通车的北京地铁房山线设计了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可中央监控各车站运行状态、管理门禁授权及维护系统数据,同时各车站能独立操控辖区内常规的门禁管理工作,提高北京地铁的运营管理水平。该方案采用了 HID VertX®系列产品,包括V1000网络控制器及V100门禁/读卡器接口,以及HID iCLASS®系列产品,包括R10非接触式智能读卡器及非接触式智能卡。
该架构分为PC远程控制、各车站门禁主控制器控制、就地控制器控制。PC远程控制可用于一些高安全性的场所,由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确认后手动放行,限制人员出入;主控制器控制适用于常规的门禁管理;就地控制器则在就地控制器无法与主控制器通讯时,对所管理的门禁设备进行应急管理。此方式可允许集中管理各车站,符合了企业自上至下的管理流程。中央管理级能够管理及查看系统内的所有车站的门禁功能,满足了企业对于提高管理灵活性、应对网络故障的要求。同时,各车站管理级亦能够独立进行辖区内门禁系统的管理、控制等功能;保证各车站级系统不依赖于外部通信环境和服务环境,可脱离中央服务器网络运行,即使地铁通信骨干网发生故障,能够有效接管辖区内的门禁功能,并在通信恢复后,将所有事件信息上载到中央管理站,达致实时数据传输,有效进行监控。
房山地铁负责人认为,HID的门禁管理系统采用了主/从两级设计,符合了轨道交通系统对门禁系统的要求;同时环路总线的设计,也保障了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另外轨道交通的门禁系统大多在室外、地下以及电磁干扰大的环境下安装使用,而HID产品在抗干扰性、设备保护设计方面也有突出优点,保障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国外智能交通开展得比较早,从成功的国家来看,他们非常注重智能标准的制定,我们国家有哪些相关标准,对于我们国内的标准有什么建议?
赵建邦:迄今为止,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ITS)已经开展了74 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针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交通信息行业集中推出13 项标准征求意见。据我们了解,在国内的交通领域中,用户在选购安防产品,尤其是门禁类产品时,大都遵守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距离长,规模大,车站站点分散,管理人员少的特点,同时轨道交通的地下安装环境对硬件要求高,需要防潮,防电磁干扰等特点,在管理上,需要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从而通过控制中心对车站进行管理并对所有门禁点的持卡人信息、门禁控制策略都需要集中到门禁系统的控制中心,因此,轨道交通对门禁系统稳定性设计及产品都有很高要求。HID Global的产品,通过了UL、FCC、CE、ROHS等诸多世界知名的认证。通过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运行可靠,为门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HID Global的VertX®控制器提供了超过100万小时以上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并对产品做了防水等耐候性措施,以适应轨道地下潮湿的工作环境,而产品外壳都是采用经UL94认证的安全材料,能耐火阻燃。此外,HID Global 门禁系统的优势在系统的可扩展性上,根据地铁项目和线路的延长,在现有门禁系统上进行扩展,充分利用客户投资。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将给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供应商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您对此有何看法,两者将如何更好的结合?
赵建邦:众所周知,物联网是以统一的标识和大规模的传感为基础,以智能处理为特征的新型计算框架。随着智能交通对信息的日渐依赖,两者的融合基础条件和时机都已经成熟。作为智能交通生命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ID Global 已经在物联网与安防应用的结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以HID VertX网络控制器为例,它能与物联网系统建设中的监控、报警、消防等系统集成,使交通安全管理完成了“事后控制” 向 “事前预防” 转变,提高了智能交通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控制力。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普及应用,将推动以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安防技术及应用。HID Global 的iCLASS Secure Identity Object™-Enabled (iCLASS SE)门禁平台就是一例。iCLASS SE门禁技术现在可嵌入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开启大门时,我们不再需要钥匙和卡片,只需将具有NFC功能及内置虚拟凭证卡的手机置于读卡器前,便能开启门禁。该项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目前,不少国外智慧城市的地铁站和出租车已经安装了NFC支付系统。普通百姓不仅能用支持NFC的智能手机进出大楼,还能用其支付停车费和搭乘公交车等等。创建更智能的家居和城市生活。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安防产品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的作用显而易见,那么就现在的产品情况看,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赵建邦:物联网前景广阔,安防行业亦将该概念应用到海关、能源、物流及医院等诸多领域,HID Global已经在物联网与安防应用的结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四川福溪电厂项目中,HID VertX网络门禁系统集成了电子地图功能,通过TCP/IP获取门禁信息,将所有门禁状态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允许管理人员在控制中心实时监察各门禁点,提升管理效率。当发生开门超时或强行进入的警报时,管理人员可即时在电子地图查看。此外,iCLASS卡片配置了进入权限,只有授权的员工及外来人员才能进入生产区、设备区、配电室、集控楼及电厂化学区等重点区域,防止人员非法操作设备或误闯,造成伤害。
《赛尔安防技术&设计》:未来,智能交通的建设仍将呈高速增长态势,这对安防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机会,作为安防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在智能交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赵建邦:在国外,HID Global向澳大利亚海关与边境保护署提供解决方案,及时追踪军事装备的所存位置及使用情况。HID Global提供IN Tag及Logi Tag®系列标签智能标签解决方案,并通过结合资产管理软件,使澳大利亚海关与边境保护署能跟踪每一项资产的行踪。通过部署尖端的资产跟踪系统,其中包括为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武器和每一项关键资产安装标签,并对澳大利亚海关与边境保护署所有人员进行培训,澳大利亚海关与边境保护署总部可以实时查看所有在用资产和库存资产,根据最新信息做出重要决策。该系统的就位还意味着,澳大利亚海关与边境保护署的执法人员更加安全了。新系统保障了他们在履行职责得到适当的设备,而且该设备操作正常,进一步降低了武器被盗或改造的风险。
(该文已登于《赛尔安防技术&设计》2012年6月刊。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