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扎实实做好读写结合训练

(2019-06-25 17:05:17)

扎扎实实做好读写结合训练

                                      刘文丽


作文难,这是当下许多学生的感受;作文指导事倍功半,这是当下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的确,写作训练耗时多,又难找到好用的抓手,因此常常见效比较慢。许多老师认为,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心思是不划算的,倒不如多做点阅读训练,得一分是一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重阅读,轻写作,甚至有的老师平时不训练,考试时全靠学生临场发挥碰运气。 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其实心里都清楚,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得来的,积累和阅读那两块地收成再好,作文这块地一旦荒芜,我们的语文成绩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到底该怎么办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觉得这其实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

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而写作就是运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两者结合起来就能相辅相成,使阅读更有目的性、方向性,使写作更有依凭。

写作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首先是“写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脑中空空,一片茫然。这一方面固然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直接素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质量不高从而缺少写作的间接素材有关。间接素材来自学生的日常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体验及作品的思想内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而能更好地观察、分析、感悟现实生活,提升认识能力。事实证明,任何人的写作都离不开他的阅读的经验。可以说,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文无定法,而作文有法。这些“法”就要在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去获得。斯蒂芬·克拉生有本著作叫《阅读的力量》,书中有这样的结论:“语言学习从输入的信息中产生,而不是输出的信息。在阅读中学写作,一个人才会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写作方法,因为有典型的例子,学生领悟起来就会感觉到明确具体,比较容易。从这一方面说,读为写提供了方法、例子,是解决“怎么写”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让读写结合训练更有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前试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加深对于文章写法的领悟,可以在读文前让学生就相似的素材进行写作,写完之后再读名家篇章,进而与自己的习作比较,此时学生对于写法的领会就会深刻得多。比如在教学《风雨》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分别写一写自己见过的暴风雨的景象,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贾平凹是用怎样的方法和语言去表现风和雨的,并说一说自己从作者那里学到了什么。再比如教读朱自清的《春》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写一写“春天”,然后读课文时,学生自会发现朱自清胜过自己的地方。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之前,可以出示托尔斯泰的画像,让学生描写其外貌,然后与课文对照,体会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特征更鲜明,领会到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其眼睛的精美、灵魂的高贵。

二、读中悟写。讲写作方法,不能脱离文章。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方法方面的点拨。必要时,让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阅读教学教好了,就不必搞什么作文教学了”。这句话分明是说写作的奥秘其实在阅读中。在阅读教学中把写作的问题解决了,那么阅读教学就要指向写作。

1、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这是当前小学语文届热议的话题,我认为其中正确合理的做法也可以拿来借鉴。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即关注“写了什么”,而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着眼点在于课文的表现形式,即关注“怎么写的”,要求学生读书要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写什么”,一只眼睛看“怎么写”,并且重在训练学生的第二只眼睛,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的奥秘。举个例来说,比如《珍珠鸟》是我们熟悉的一篇课文,实事求是的说,面对这篇名家名篇,我内心里曾产生过这样的疑惑: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了,我该教什么呢?最后往往就是引导学生梳理一下内容,读一读写得精彩的语句等等,但最近读到一篇徐国荣老师执教的《珍珠鸟》教学实录,让我耳目一新,虽然这是给小学的孩子讲的,但我还是觉得受到一些启发。

(徐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概括出了小鸟的活动由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师:小珍珠鸟的这些活动,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我们整理一下板书。(在每个活动前写上序号。)

生读板书,师:这个顺序能不能重新排列?先写飞来飞去,再写啄笔尖,再写啄手指,再写喝茶……或者先写喝茶,再写睡熟肩头,再写……

生摇头:不行。

师:为什么?

生:如果重新排序,就体现不出珍珠鸟越来越淘气。

生:起先飞来飞去离作者很远,喝茶就近一点了,啄笔尖是捣乱,啄手指胆子大,睡在肩上有点、有点撒娇。

师:体会得好。

生:如果换一个排序,就体现不出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

ppt出示:

 

 

 

 

 

熟睡肩头

不想回家”    

                                         啄手指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啄笔尖

                                  喝茶

                             飞来飞去

                                             

越来越……

然后徐老师从活动范围胆子大小淘气程度心理距离亲密关系信赖程度等多角度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说话,体会这个写作顺序的表达功能。并总结:总之,这个顺序不一般,不算瞎排的。……看来这些活动讲究顺序(板书:讲顺序)(学生齐读:讲顺序)

……

 

 

讲顺序,这正是这节课徐老师为学生选择的一个写作训练点,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写动物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懂得讲顺序。学生作文有什么问题,阅读时就选什么训练点,这就是指向写作。也就是我说的引导学生读中悟写。

 

 

有重点·独立成段·写具体

1.悟分段

师:同学们,熟睡肩头和前面四个活动,都是小珍珠鸟白天淘气地陪伴作者时发生的。徐老师把第六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写(课件演示合并),请你们读读看,通不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后)

生:好像通顺的。

师:好像说明你对自己的感觉缺少自信。到底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的。

师:是通顺的。作者却特意把它拎出来放到后面独立划为一个自然段来写,为什么呢?有什么目的吗?

学生一时感到困惑。

师:这样,你们比较一下这六个活动内容,哪个让作者觉得最美好?

生:熟睡肩头这个活动是最美好的。

生:哦,熟睡肩头是重点!

师:有道理,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些活动内容中,哪个内容最让作者心动的?

生:熟睡肩头

师:熟睡肩头是作者感受最深的。看来,写动物的活动,不但要选择,还要分主次重点内容可以独立为一段写,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板书:有重点  独立成段)来,读我们的发现。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六个活动中,那个活动最具体、最动情?

生:熟睡肩头

师:写小珍珠鸟,你觉得哪一笔写得特别细腻传神?

生:不停地咂嘴,这一笔写得很细腻。

师:你上来模拟一下小鸟咂嘴的样子?

(生模拟咂嘴,众笑)

师:这个细节描写,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信息?

生:它睡得熟。

生:它睡得样子很可爱。

生:这家伙太淘气了。

生:它在做梦吃美食呢。(众笑)

师:这个细节,顿时觉得这小家伙太可爱了。哪里表现出了作者的动情?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师:这是怎样一种爱护?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妈妈或者爸爸回家打开门,如果突然看到你在沙发上睡着了,他们的动作会有什么变化?

生:马上放轻脚步,生怕惊醒我。

师:还会向后面的妈妈示意——(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状。)这是父母般的爱意。作者的这种喜爱之情还在哪里表达出来了?

生:还有两个感叹号。

师:对,这两个感叹号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惊喜。我们来动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再集体朗读)

师:现在我们发现,重点内容要像作者这样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教师引导学生揭开的作者写作的奥秘是:“熟睡箭头”单独为一节,独立成段,并且重点内容要写具体。这些写作方面的秘密,是潜藏在文章内容之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这段教学实录来自小学课堂,但是对我很有启发,因为我在中学也教过珍珠鸟,我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内容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我对文章中潜藏的写作的奥秘没有做这样的深入的挖掘。

2、我们的阅读教学何时指向写作

不是所有的阅读教学都要指向写作,我认为,一要看课文本身是否适合,比如古诗文就不适合“指向写作”,应重在接触、了解、诵读、积累。二要看学生需要,也就是看学生的作文出现了什么样的共性问题,就要根据需要找来相应的文章来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比如,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叙述笼统,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致成为流水账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去读《背影》,朱自清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得具体细致,引导学生懂得:有的事或者场景虽然只是瞬间,然而一定要写细致,怎么写细致呢?要把这个瞬间放慢,分步写,还可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个秘诀就是-------“特写”,经过这样的读之后,学生一定会在写作方面受启发的,这就是“读中悟写”。

3读中悟写要求教师要有水平,有眼光,能够发现课文中潜藏的训练点,读出藏在文字后的写作的秘诀。还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确定写作上的“点”挖什么,挖到什么程度。这个训练点不要像讲评课那样直接呈现,要带着学生历经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如果看不出,发现不了,教师要假装看到了,推门,漏出一条缝,让阳光照进来。学生循着光线往前走,终于恍然。

三、读后仿写。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读文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点拨讲解,对课文的写法有所领悟之后,要经过亲身的写作实践,在练习中加深体会。仿写训练的设计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      句、段的仿写。课文中会有许多精彩的句、段。对这些精彩句、段,除了以背诵、摘录等形式进行积累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仿写,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可以让学生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仿写一段话。像这样的小练习做的多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      对于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仿写。如读完《木兰诗》可以进行仿写,注意在习作中做到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学了《爱莲说》、《白杨礼赞》这样的课文之后,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作文。这些写作训练的跟进,会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知识真正化为自己所有,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                      读后创写。这种练习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脱离“无话可说”的困境。具体的形式有:

(一)    补写。如为文中人物补写一段心理描写,或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文章续写一个自己满意的结尾。

(二)    对原文进行扩写、缩写、改写。比如,教学古诗词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将主人公的心情、感受或者主人公的某段际遇具体化,从而创作成一篇散或记叙文。

(三)写读后感

以上几种写作形式都是以原文为基础而进行的创造性写作,这种训练方式在加深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表明,学生对这样的写作练习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

读与写,是不能割裂的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改变了阅读与写作孤立进行的教学现状,这种训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