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6f18dd83tc0db735f83c2&690忠情教学 备课是关键" TITLE="杨荣武 忠情教学 备课是关键" />
杨荣武 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委员。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3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从事真核细胞DNA复制方面的研究;1993年9月至今,任教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主讲生物化学,现任本学科的课程级组长,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行的高度赞赏。2007年,其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获评国家精品教材;2009年,其主编的《分子生物学》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
□本报记者 赵晶
如果你在百度输入“杨荣武”,会发现显示的大量链接是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杨荣武的教学视频,还有链接是杨荣武在奥赛开展培训的讲课视频和文字资料,再有就是他编写的《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等教材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杨荣武的职业特点,也是他在相关教学活动中的“独树一帜”。
教学
特色方法独树一帜
当前,杨荣武在学校承担“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及实验”等生化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他一直以“启发诱导式的双语教学;善于将复杂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一节课他都能将以上特点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充分展示生物化学这一门课的魅力。杨荣武笑言,“之所以我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门课,另一方面是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以保证自己首先能搞清楚所有的生化原理,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最深奥的原理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并注意收集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料,这样随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在杨荣武的教学生涯中,英文版的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对他的教学活动影响较大。该教材图文并茂,不仅有利于自己对生物化学原理的理解,也有助于平时的教学。
杨荣武不单单给本科生们上课,他还连续多年为参加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讲课。这种授课更需要老师将复杂深奥的生化原理和过程讲得能让中学生明白。这对于杨荣武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做到了。中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的授课,纷纷在网上给他留言。与学生们的情感互动让杨荣武深受鼓舞,也让他从中汲取到编写教材的灵感。
教材
学生需求放在首位
对于教材编写,杨荣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编写过的教材包括《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他在编写教材时首先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此,他让优秀的学生参与了教材的编写,但绝对不是让学生去写任何章节的内容,而是让他们试读教材并从他们的角度提出意见。对于现在很多教授让自己的研究生代写教材的情况,杨荣武认为这是极不负责的。教材编写还要方便教与学。杨荣武将学习方法和问题融入到材料之中,还准备了中英文两套教学课件,同时他还编写了配套的学习指南和习题解析,以达到教学方便教学的目的。杨荣武说,教材编写还应保证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逻辑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他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及背景故事,在教材中插入多个小框和科学故事。小框中有生化动态、生化医药、生化与健康等内容。杨荣武认为自己从事的科研项目能让自己跟踪最新的生命科学进展,从而能将最新的成果写进教材,这对学生及时掌握学科信息大有裨益。
事业
成绩需要踏实奋斗
杨荣武曾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作过,说到这两所学校和其中的学生,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香港科技大学是按美国的模式运作的,因此在教学氛围上,与美国的许多高校一样,自由、活泼和多样化。教授们都喜欢也必须给本科生进行教学,而不像国内很多教授不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得很好,一方面,学生很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教授们也喜欢回答并鼓励学生们提问,且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的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与美国教授所使用的方式相仿,所以深受我的学生们的喜爱。不一样的是,我要进行双语教学,此外我得通过将平时成绩与课堂参与相挂钩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杨荣武还讲了一个印象深刻的自己与学生的故事。曾经有一名叫李文洋的学生,在学习生化之前非常担心学不好,甚至有点害怕,因为她在中学时就怕化学,怕化学中的各种反应式和结构式。然而,在听过杨荣武的第一次课以后,她就喜欢上了生化。她没想到生化竟然可以那么有趣和有用,也没想到杨荣武对生化的要求并不是要她整天去死记各种反应式和结构式,而是强调对生化原理的理解。结果她成为她那届生化学得最好的学生,毕业以后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杨荣武在南京大学已从教近二十年,他一直特别喜欢给本科生上课,喜欢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因为他的课程互动性强,课程特色鲜明,杨荣武获得了南京大学青年教师“樱松奖”,他教授的“生物化学”课程获得了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199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010)等奖项。这些成绩归功于杨荣武在教学中的用心,归功于他平时认真、仔细地备课和进行教学研究。
杨荣武常说,成绩不是说出来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奋斗。教学也一样,脚踏实地地把自己的课备好,在课堂上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才对得起“教师”这两个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