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也许很少有人像我一样幸运,有了个作家外公,又有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外婆,家里能媲美一个小型图书馆,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电视机这东西对我来说一直到初中才知道它具体是干什么的
2岁开始背唐诗,第一本书是<古文观止>,后来可能有些四书五经之类很多,年纪太小,现在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因为身体不好,被逼着看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深知养生之道,大学的时候都被唤作江湖郎中......扯远了,再扯回来.
那时候的世界,对我来说只有书,小学3年级前,就能看古文不需要翻译,4年级的时候,把四大名著轮着扫了几遍,写了数万字的心得,5年级的时候,又把世界名著们扫了一遍,清点一遍,不才也能称上学富五车了吧,于是狂妄至极,觉得天下要偶像干什么,我自己看看镜子就可以了
直到那时候在书海里遇到了钱钟书
第一次拜读他的名作,当然是那部<围城>,但当时实在年纪小,而他描写的那个年代又离我相去甚远,所以没什么感觉,再一次是偶尔拿起了他的<钟书散文>,其实我平时是很讨厌散文那种文体的,我觉得这种绕来绕去的风格实在看着不爽,但钱钟书的文笔干练的很,一点没有多余的字,但看了第一遍,我居然没看懂,一下大为震惊,我想我连古文都看的懂,看个现代人写的,我倒看不懂了?于是撇去我的浮躁,静下心,用一种对待大师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又看了一遍,结论是,我的确不应该看的懂,因为那个层次,不是我那个年纪能到达的
后来,在外公的指点下,我又慢慢看了他的<管锥编>,真的很慢,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要知道<水浒>到我手上也只要一天的时间.读完后,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钱钟书在<管锥编>里提及的书或文章,我几乎全都没看过,这样的大师真的让我很挫败,有如晴天霹雳一般.
于是,我暗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另一个钱钟书.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每天过着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加班就和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书架上的灰已经积了厚厚一层,让我不得不把它们都放到书箱里去.气质与优雅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下午的时候,我不经意在电视上看到有节目在介绍钱大师的<管锥编>,突然间记忆就像被唤醒一样,天呐,我已经多少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看一本书了,那可曾经是我生命的全部啊.随即痛苦也跟着来了,它让我意识到我就这样毫无自我意识的在人潮中漂流了好多年,把曾经的爱好和梦想抛的很远很远.
如今,我已不再会说,我要成为另一个钱钟书,但希望还能回去那个只有书的世界,还原一颗宁静的心.
前一篇:最狠毒的情人节礼物
后一篇:深有感触__转自粥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