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毛流浪人生
(2011-05-19 18:56:23)
标签:
三毛撒哈拉梦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情感 |
分类: 浅夜温语 |
可能有些人认为她是个神经质;可能有些人认为她的文字不够严谨;可能有些人觉得她太过消极忧郁。但我想说的却是,她是我读过的当代作家里面思想最自由最梦幻并且又是惟一一个为自由付出过行动的人。她的文字教我以一种天真唯美的心态去看世界,又带有一丝别离时的怅然之感。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全部,既有简单的快乐,又有对匆匆人生的喟叹。
她的理想很简单。她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她认为拾荒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一路欣赏风景,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或许,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立一个所谓很崇高的理想。我想那是累人的。在三毛已经当姑姑当阿姨的时候,仍然像一个叛逆的孩童一样对她的几个外甥和侄子说:“如果谁考了倒数第一,我就会奖励他。”这或许跟很多家长的观念都不一样吧。因为无论什么年代,大多数人都仅靠分数和几张文凭来完全衡量一个人的水平。
她的外甥黄齐蕙说:“游戏是她心中的彩虹,永远在雨后的天空里美丽。”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她把每一件事当作游戏去玩。《沙漠观浴记》、《芳邻》我们能感到她的日子虽然苦,但她心是快乐满足的,那种快乐和幽默式的语言也浸染了每一个读者,字里行间,都活跃着快乐的分子。《荒山之夜》里,他们为了去寻化石差点丧命。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她和荷西有这样的对话:“三毛,还要化石么?”“要”“你呢?”“我更要了”“什么时候再来?”“明天下午”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她勇敢无畏善于挑战。
她的梦想很纯粹。她说:“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带着这样的信念,她终于去了她心心念念的撒哈拉,去了茫茫大漠,去了一个人烟稀少,物欲淡薄的地方。那一番渺茫的天地又给了她无边的启示,物质的欲望越来越淡,心境的清明却是一日亮似一日。”在广袤的沙漠里,她提起了笔,写下了平实浪漫带有坎坷的生活。最喜欢她的一篇文章是《白手起家》。在文章里,她实现了自己做一个拾荒者的愿望。在和荷西结婚前,她穿过大漠,捡到一些简单的装饰品,像贝克、铝片等等。她的梦想很纯,但她却很满足。结婚时她只有几样自制的家具、一只羊和一条旧的红毯。
三毛心中的友情是忠诚的,爱情是坚贞的,但或许会参杂一点人生无常带给她的惆怅。飞机起飞的前一刻,朋友问她:“Echo,你还会回来吗?”飞机起飞了,她感叹,只换作一声长长的耳语:“这一刻已是永恒,再来不来,还重要吗?”她还说过:“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如果真的是冷漠,她不会惆怅;如果只是假装,她不会叹息;如果从没付出诚心,不会有那么多天涯海角的朋友为她落泪。
她虽然说过“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但对于爱情,她要求绝对的坚贞。我记得在她的文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三毛有几天晚上赶稿子,荷西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三毛问他为什么睡不着。荷西说因为每天晚上都是握着她的手才能睡着。于是,三毛就把稿子都推掉了,只留给编辑一句话:“我丈夫不握着我的手睡不着觉。”三毛的单纯和浪漫让我们惊叹。在她的丈夫过世以后,她还一直记得她与丈夫的誓言。在她心碎的时候,荷西曾把她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于是,这样的誓言永远刻进了她的脑海里,一生不弃。她的爱情温婉,但也大气、蓬勃、超脱。她曾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的流浪人生是自由的、诗意的、脱俗的。在社会边边框框的的束缚下,她勇于追求她理想的净土,她不畏惧去寻找自由和梦想。她说,她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她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这是她对这个牢笼似的社会的一种强烈的反叛。
很多人敬仰三毛,是因为欣羡她活得诗意,她孩子般的单纯,还有她唯美的流浪。
我敬仰三毛,是因为她包容万物的大气。她说:“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便能学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我敬仰三毛,因为她懂得自由,并真真切切地去寻找和追求。寻找一个常人无法抵及的目的地。
我敬仰三毛,还因为她不肯透漏的如海般深情的故事以及对于人生恍惚而过的惆怅。岁月匆匆,我们就这样永远记住了她的那首精致的小诗: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次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儿在树梢
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她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她少些负担和承诺。她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她觉得清畅。她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她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她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她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简单朴素的生活里,她活出了浪漫的自由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放下手中的权力金钱名誉去过清贫的生活。而她,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流浪的梦想,虽然不会实现,虽然我们无法实现这样一个洒脱的活法,但三毛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每当想起她,习惯性的,心里就会多一些勇气……
每一个真心喜欢三毛的人不会老纠结于她自杀的原因。因为在读她的作品时,你的心灵就会不自觉的与她的心灵达成了一种契合。在这时,你就会觉得她所做得每一件事都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但在她的词典里那又是正确的、浪漫的。因为只有这样,她才叫三毛。
每一个真心喜欢三毛的人,都坚信:三毛仍然还活着,还在继续流浪,只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