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之河流
(2010-10-30 22:08:51)
标签:
杂谈 |
枯河:
索须河:
汴河
源于荥阳大周山,与鸿沟相通,又名小黄河、大沟和汴渠,也称莨荡渠。为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凿的古运河。西汉时黄河泛滥,受其影响,河道为之淤塞,汉明帝命王景疏浚,使荥阳以下黄、汴分流。黄河东流入海,汴河南流入淮。后隋帝使人拓宽,渠宽增之四十步(20丈),水深丈余,可行大型舟船。又筑傍河御道,堤上广植杨柳,时称“汴河新柳”,为当时郑州“八景”之一。唐、宋时,漕运南及江浙,东通汴梁,为中原重要水路。所以有“隋受开凿之劳,唐享转输之利”之说。北宋时,其地位更为重要,可将江、浙、湖之粮食、土特产品,直运开封,并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不过北宋以后,这里成为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战火频仍,遂逐渐荒废。至元十七年(1280年),由贾鲁再行疏修,改名贾鲁河,终因时局我变,政治中心转移等原因,失去转运功能,而沦为一条区域性小河。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和荥阳有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