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心旌荡漾之夜
(2023-12-03 10:11:17)
标签:
历史 |
心旌荡漾之夜
在窑头,与我父母一起下放的朋友李家有三个小女孩,我们家小孩经常跟她们玩。李家条件比我家好太多,夏天时买西瓜都是一筐一筐地买,买完后请我们去吃,只要把瓜子留下给他们就行了,他们留着过年时炒了吃。我们都是放开肚皮吃,太过瘾了。那时的西瓜也真的便宜,一、二分钱一斤。
我跟她们中的老二HJ后来关系比较好。高中时我和她还是同班同学。
还有一件让我心跳加速的事,我从来没向人提起过,一直保密到现在。
在窑头时,我们家是住在小学对面的一排公房里,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位李叔叔安排的,他管公房。跟我父母一起下放的还有位杨姓朋友,他家也住在那排公房里,与我家中间隔了二、三户人家。他家小孩多,我与他家的两兄弟杨国、杨岗时常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在他家玩,有男有女,玩得比较晚了,就都住他家了。他家有个大床,男孩们睡一头,女孩们睡另一头。大概凌晨时,我醒了,赫然发觉自己的一只小脚板顶在对面一个女孩的两腿之间,软软的,暖暖的,心里顿时产生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温馨,很舒服,很美妙。身体一动也不敢动,生怕把她惊醒。然后就在这种奇妙的感觉中好像又睡着了。等我再次醒来,我的小脚板已经不在那个神奇的位置了。起床后我还特意看了她一眼,不是杨家的女孩,皮肤有点黑,微胖。
……
至此,我的童年轶事基本上就写完了。其实记忆中还有很多事情,但限于篇幅,不能写太多。
总体上,童年生活应该说物质上是很艰苦的,精神上却是快乐的,毕竟年纪小,不懂生活的艰辛。别的不说,光是吃饭就还存在问题,我妈蒸饭经常会在上面撒一层红薯丝,因为口粮不够。红薯丝偶尔吃几次还是挺好吃的,吃多了就不敢恭维了。那时的农村小孩,应该说普遍都是营养不良的。我妈在下放期间,养过猪、狗、鸡;穿的衣服真的是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冬天穿的绒裤,破了洞也不补,因为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见;个人出行则完全靠两条腿,别说汽车,摩托车,就是自行车都没骑过。不仅是我们小孩没骑过,即便是我父母都没骑过。我父母至今都不会骑车。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家就搬了五次,从井冈山罗浮到茨坪,从茨坪到万安县枧头公社芦源村,再到枧头公社富坑口,再到窑头公社,再回到井冈山厦坪公社。说动荡的童年,实不为过。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从芦源到富坑口,再到窑头,再回到井冈山,一家人的生活大体上是一步步在慢慢变好。
我现在对比了一下,个人觉得我们那时候的童年跟现在的童年比,虽然在物质、知识、视野等方面差太远,但在自由、冒险、性情陶冶、快乐程度上,应该要比现在的童年强。现在国内的童年已经内卷比较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