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扒车小能手
(2023-11-28 10:24:01)
标签:
历史 |
住在芦源榨油房时,我第一次见到自行车。是父母的一个朋友骑车路过,顺便到我家坐坐,记得好像是个女的,还在我家吃饭了(印象中还炒了一盘花生米。花生米那时属于好菜,有客人来时才会炒一盘)。她在我家跟我妈聊天时,我就在门外好奇地玩她的自行车。车没上锁。玩的过程中不小心一根手指头被夹在链条和齿轮中了,知道闯祸了,也不敢声张,想悄悄自己解决,但弄来弄去手指头还是出不来,最后只能哭喊着叫大人。
因为芦源不通公路,所以没见过机动车。到了富坑口后才第一次见到汽车。那应该是我8岁左右了(从井冈山下放到万安应该是坐汽车的,不过那时我才3岁多,没有任何记忆了。后来问我妈,她说是二、三十个人坐一辆卡车从井冈山去万安,行李有另外的车运)。因此,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喜欢闻汽车开过去时飘过的汽油味。
在富坑口,我家是住在一栋单独的两层楼里,像是农民盖的那种黄土垒的房子。楼上住的是几个上海来的下乡知识青年。他们在楼上抽烟,火柴点完烟后还带着火就直接往楼下扔,也不怕扔到我们头上,所以我对知青没什么好印象。
有一天黄昏,我们在富坑口食品站旁边的公路上玩耍,一辆吉普车呼地疾驰而过,速度太快了,简直吓掉我们半条命,幸亏我们闪得快。但没多久,路的前方传来一声巨响。我们也没怎么在意。不多时,看见几个或手捂着胸口或瘸着腿的人向食品站走来,要借食品站的电话打。我们才知道这辆车是撞到了前面几乎是90度转弯的路旁边的树上。这些人应该都是当官的,因为那时普通百姓是坐不了吉普车的。
真是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我在富坑口就已经会扒车了。我妈有时会干点临工,比如帮别人去河边捡石子,捡好后通常都是用拖拉机拉走,我如果在路上看见这拖拉机,随便跑几步就能追上,然后扒上去。我妈坐在拖斗上也不阻止我,似乎还挺欣赏我这扒车技术。
我的扒车技术在窑头时达到顶峰,吉普车都敢扒。吉普车后面有两个铁环样的东西,可以站在上面。
有次一个人从一辆拖拉机上下来了,突然发现还有包东西落在拖拉机的拖斗上,但此时拖拉机已经开出去了。我听他一说,拔腿就跑,很快就追上了拖拉机,扒上车斗把那包东西帮忙拿下来了。感觉自己挺神的(万安话“神”是自豪、得瑟、神勇的意思。我现在都还能听懂万安话,也还能讲一点)。那个人其实我并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