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我的父母

标签:
历史 |
我的父母
要说我父亲,就避不开我爷爷。从我爷爷再往上,我就没有任何了解了。我爷爷应该是好几代都居住在广西马山县周鹿镇仙峨屯的,这是一个壮族居住地,所以我爸是壮族,我的户口本上也写的是壮族。但实际上,我们一家已完全汉化了。
仙峨屯是个很偏僻的小山村,也很贫穷。我1982年17岁时第一次随父亲回祖籍,村里包括我家大都是黄土垒的房子,床上都不可避免的沾染着黄土,睡一觉起来,身上的衣服都是很明显的土黄色。
解放前我爷爷是当地的地主,但不是仙峨屯最大的地主。他辛辛苦苦攒了50亩地,娶了2个老婆,还做过国民党的村长。我没见过他,但他留给我父亲的“传家宝”,经父亲的手已流传到我的手上,这是连结我和爷爷之间唯一的纽带,最起码这“传家宝”上有他老人家的指纹和气息。我只见过奶奶,刚见到她时还是有点震撼的,因为那时所受的教育,她跟我脑海里地主婆的形象完全对不上号,整个儿就是个农村老太太。1982年她应该是76岁左右,还在劳动。我离开老家时,她还塞给我2块钱。
爷爷解放后没多久就病逝了,所以没有受到之后各种运动冲击。
我父亲是丁丑年(1937)出生的。据他自己说,他曾经碰见过日本兵,叫他小鬼,要他带路。
父亲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就是我伯父,当了国民党兵,随军去了台湾。我还有个叔叔和三个姑姑。叔叔一直在仙峨屯务农。奶奶、伯父、叔叔和大姑现均已去世。
我妈家是在周鹿镇上的。她祖籍是广东梅县,客家人,会讲客家话,因为干旱饥饿等原因,家族从梅县迁移到广西周鹿镇定居。由于是外来人,时常被当地人欺负。我外公外婆都是农民,只有三、四亩薄田,自己家耕牛都没有,耕田时还得去借别人家的牛。有次借的牛被人偷了,赔了一大笔钱。
因家境贫寒,外公外婆家没钱供我妈上学,所以她没读过书,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我妈比我爸小2岁。
我父亲在周鹿镇读完初中后,正好碰见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去广西招生,就和同村的同族兄弟韦光爱一起报名去了。两人带了几个老家特有的那种大粽子就上路了。路上在一家饭馆吃饭,粽子放在旁边的凳子上,结果也被人偷了。
他们都进入到江西共大井冈山分校。父亲一开始在土木工程系,后来转到林业系。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因为经常劳动的原因,我父母身体状况都比我强多了)。
父亲1960年毕业后就留在了井冈山。刚工作时月工资29块多人民币。
1962年父亲回广西省亲。韦光爱的妈妈与我外婆两人经常在街上摆摊,互相都认识。两人没事时聊天,就这样帮我父母牵上线了。
我妈家本来在村里就不得势,她时常被派去加班插秧,甚至晚上还要去拔秧,早就想逃离家乡,因此,粗略了解了我父亲的情况后,首次见面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那一年,她23岁。
客观地说,我父亲年轻时还是挺帅的。
图为1994年(还是1995年?记不太清楚了)元旦前后,我父母来珠海游玩,那时我在珠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