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廖保平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向法院正式递交起诉书,状告刷单平台“傻推网”涉嫌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索赔标的216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该案系全国首例电商平台状告刷单团伙案,递交当日已获法院立案。
电商平台上刷单已经成为电商的一大毒瘤,不仅破坏评价体系、误导消费者,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当然也损害着平台的市场声誉和竞争力。因此,对于刷单行为,除了商家和刷单团伙高兴,消费者、电商平台,以及社会都是受害者刷单商和刷单团伙是靠蒙和骗赚的昧心钱。
不能说,面对疯狂的刷单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毫无作为,说其纵容更是难以成立。“傻推网”被查处,就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的举报和协助下,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网打下的,当场收缴有关设备、账簿及企业资金流转相关财务单据。随之,阿里巴巴也对涉案的平台商家做出了严厉处罚,包括交易量清零,甚至永久关闭店铺。
不过,根据《网络管理交易办法》的规定,杨某及其团伙并未付出惨重的代价,仅被处以十余万罚款了事。可事实上,“傻推网”靠“刷单业务”, 开业仅一年就赚得盆满钵满,合计获利超200万元。按行政处法,才被罚十余万,九牛一毛,如此低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纵容违法,自然是你罚你的,我刷我的,“大不了罚点小款”,一定是其重操旧业的最好理由。
目前的违规成本对刷单者没有威慑力,唯有通过起诉,让其付出难以承受的成本,才可以让其望而却步。可起诉需要证据,也需要人力等成本,个人很难收集证据,也付起不这成本。而电商平台有这个便利和能力,电商平台起诉刷单者,不仅是履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义务,也是维护平台自身利益的需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愿意这样去投入,因此,阿里巴巴集团起诉“傻推网”,成为全国首例电商平台状告刷单团伙案,无疑是勇敢承担起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义务,也是自我维权。
在现有行政处罚无法给予重击的情况下,唯有通过民事诉讼能让刷单团伙感受到“切肤之痛”,加大其违法的成本,最终做到让这些团伙不想刷和不敢刷。可以说是另辟了一条痛打刷单行为的蹊径。
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又有能力将官司打下来,通过民事诉讼,在法律框架内穷尽一切手段“追杀”刷单组织者,最终让刷单团伙要么白白辛苦一场,吐出所得,要么赔得底裤都丢掉,严重的不只是经济损失,还要蹲监狱,他们就知道,干刷单这事风险很大,而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据说,阿里已经组建了专业队伍持续追踪刷单团伙的线下行踪。仅2016年4月至今,除‘傻推网’之外,已配合执法部门连续查处了“整点抢”、“牛刷刷”、“领啦网”、“蓝天碧水”、“蓝天网”等大型炒信平台。阿里方面还表示,一旦胜诉,所有赔偿金将用于筹建反刷单基金,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所有炒作信用行为的线索报送和追查。
阿里为痛打刷单行为开了个好头,其表率作用不容低估,其他电商平台完全可以学习效仿,形成共打共治的局面,让刷单行为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