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廖保平
今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首届“权利人共创会”,首席治理官郑俊芳向在场的百余品牌代表分享了2016上半年的最新治理成果,并宣布“权利人共建平台”正式上线,这是真正意义上以品牌权利人为中心的全球首个电商 权利人共建体系。
阿里电商发展迅猛,品牌商家不断进驻,但也混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卖家也纷纷抢滩进驻,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也侵害正宗品牌的权益,还侵害阿里的电商平台,假冒伪劣的电商平台上的横行,除了售卖假冒伪劣的商家得利,余者皆是受害者,拒绝和打击假冒伪劣,不单政府相关部门义不容辞,平台守土有责,消费者有投诉动力,品牌权利人也有维权需要。
可是,打击假冒伪劣,单靠任何一方都力所不逮,应该形成合力,共防共治,方可置假冒伪劣于无可藏身之地。而权利人与电商形成合力,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权利人最急于打击假冒伪劣,包括“同款”、“仿款”、“媲美”等傍名牌等行为,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动力最充分,电商则最有技术优势来防止和打击侵权行为,将这种动力和技术结合起来,一定可以产生效力。
阿里巴巴拥有全球领先的主动防控体系。2015年全年,在侵权识别技术的帮助下,由阿里主动发现并拦截的涉假商品量,是品牌权利人投诉后删除的商品量的8倍,而这一数字在侵权识别技术快速升级后得到几何式增长,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经高达22倍。也就是说,在权利人投诉某个商品前,已经有至少22件涉假商品被阿里发现并主动处理了。
此外,阿里巴巴还建立了全球最专业的图片侵权识别系统,通过图片算法技术实现实时扫描,能够快速识别真假货。但是,这种基于模型认定假货的办法,需要权利人的配合。假如权利人随意鉴定、不配合鉴定,甚至伪造凭证、提供虚假商标投诉授权书,技术就会将真货验为假货,将假货验为真货,技术不但不能提帮助品牌权利人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知产保护效率,还平添很多麻烦。
试想,该平台向权利人不断地提供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疑似侵权链接,然后权利人顺着疑似侵权链接去找卖家去扯皮维权,而实际上并无侵权行为,这岂不是对正常卖家的经营造成严重骚扰?情况严重的会极大的影响电商平台的运营,以及卖家和消费者的正常买卖,整个市场秩序被扰乱,其负作用不能低估。所以,建立电商 权利人共建体系必要而且迫切。
其实,阿里建立“权利人共建平台”,首期逾180家品牌加入,其价值不只在联合打假,而在于,真正地建立起了一个与权利人协同的体系。我们知道,国际上有一个国际打假联盟(IACC),IACC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华盛顿,是一个专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国际非营利组织,旗下拥有超过250个品牌成员。
今年4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加入IACC,成为首个电商成员。可是IACC的一些企业会员认为阿里巴巴是假货重灾区,对阿里的加入反应激烈,在今年5月的时候,IACC撤销了阿里的会员资格,这让阿里很没有面子,为此还引发了不少争议。
现在,阿里牵头搭建“权利人共建平台”,把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内外一线品牌拉进来,成为阿里诚信维权机制的成员,这就有点中国IACC
阿里此举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探索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我们知道,过去在没有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情况下,要保护知识产权并不容易,在线下海量的商品中去一一辩识、打假、维权、打官司,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可是当打假从线下到线上之后,在大数据、各种识别手段的帮助下,会变得容易得多,这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机。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个人诚信要求多停留在口头,放任和纵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导致假冒伪劣横行。一旦我们真正足够重视,是可以凭借技术手段来打击这些侵权行为的。阿里的做法,不仅可以在阿里电商上行得通,也可以在其他的互联网平台行得通,只要全网都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打假侵权行为,中国的制假售假、嫖窃、抄袭等等行为都将大为减少,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和诚实守信的文化,让侵权行为无处藏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才有可能。如此,则阿里此举可谓功德无量了。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卖思想A” maisixiang2,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http://sucimg.itc.cn/sblog/jc8163cd5d3a50f7362b9bf6e057e6c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