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师资违背教育道德,小站教育被告自作自受

标签:
教育 |
http://s10/mw690/00224ufgzy707m9xZod59&690
文|廖保平
3月13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近日,多名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小站教育”的学员,以小站教育存在虚假师资授课,无法保障教学效果、维权困难等多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签订的《在线一对一辅导协议书》,并要求获得课程费用的3倍赔偿,依法维护合法权益。3月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据这些学员反映的情况,小站教育存在欺诈问题,一个方面是小站教育所宣传的师资并不是真实情况,过分夸大了老师的背景,而且老师的真实身份无从验证,对身份的隐瞒就有欺诈的恶意存在。
比如有学员反映,报了名之后,会收到了一个账号和密码,通过登录可以看到每一个部分的课表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可是老师具体的资料都查不到,只有QQ号和英文名。在所学的4个部分里,觉得只有一个老师像有经验的,即便报的是最好的老师,也根本不如后来在别家培训机构学习的老师。还有学员反映,老师的口语不是很标准,用的是统一的课件,感觉是模板教学,并没有一对一的效果。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必须坚信的可贵品质,故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现在,在精致的商业时代,师生这层关系变得淡薄了,这本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但即便是按纯商业规则来看,你买一包咸菜都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保质时间等详细资料呢,你说学员购买老师的服务,花费不菲,总有权知道老师的真名实姓、职业履历等基本情况吧,这要求算高吗?不高,小站教育如此不公开透明,有意隐匿老师的资料,岂能逃脱欺诈之嫌?
老师具体的资料查不到,且只有QQ号和英文名,谁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是不是一个完全没有教师资格的人?说得难听一点,在这种模式下,一个水平连自己都不如的所谓“老师”,用一套模板化的教学在教自己都有可能。
无论如何,现在呈现的一种情况是,有的学员真正接触到的老师水平,与小站教育所宣传的有出入,在小站教育的网站上,对于老师,有这样一段介绍:“1000余名全职培训老师。70%拥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20多级层层严格筛选。1.6%的严苛入职率。每位老师至少参加6次所任课程考试。每位老师在职授课时间长达2000教时。96.9%的学生好评率。”
如果老师真如其介绍,经过20多级层层严格筛选,有丰富的留学和工作经历,并在专业课程上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关键是还能够得到学生如此高的评价,这样的老师不说个个都是金牌老师,至少一上来就能让学员感觉到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迅速地找到学员的短板,并迅速找到方法予以弥补,让学员真正有收获,而不是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而且,如果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会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授课风格,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个人学习问题。而统一的课件,千人一面的模板教学,那还叫一对一教学吗?那叫一对N,既然是模板教学,既然是一对N,就不能叫一对一,也不该收一对一的费用,这也貌似也有欺诈之嫌。
小站教育涉嫌欺诈的另一表现是“保分效果”,小站教育宣传中说学员达不到分数可以免费重读,但是合同上又对免费重读的定义进行了限缩解释,只给几节课的时间,并不是全部课时的重读。新闻中讲到一个小学员就是冲着宣传中的保分机制才报了小站教育的课程,当他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到相应分数后,重读却只拿到了短短的6个课时,顿时觉得上当受骗。
很显然,学员花钱接受在线的一对一教学,就是想钱用“砸”出分数,快速通过考试,小站教育的“保分”宣传直戳学员的痛点,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这大约是小站教育门庭若市的重要原因。但是,小站教育并不是真的能保学员的通达到某个分数,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不敢保证,不能保证就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将免费重读6个课时等同于免费重读。利用学员急于过关的急切心理,骗取学员信任,最后又不能兑现承诺,不但严重影响了学员自身的出国计划,还给学员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违背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这种一对一辅导乱象这些年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此前,龙文教育、汉普森、金种子教育……等培训机构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有意保密教师身份,宣传为“个个有绝活、个个是名师”,但宣传页上老师名字多数只写了个“姓”,具体何方神圣不明;有的辅导老师根本没有登上过三尺讲台,或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便给学生辅导上课;有的缴费太高,出现“天价”辅导班;有缴费容易退费难;有的发生教师猥亵学生;有的原先约定的一对一辅导,后来却变成了混合班……。
现在,越来越多的培训教育搬到网上了,原来那些老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利用网络的特性,做得更加肆无忌惮了。比如过去很多培训机构也极力隐瞒老师的真实背景,或者编造老师的一些资料来蒙骗学生,但因为近距离接触可以打听了解,而在线教育有意隐瞒,更加难辨别真假,这也给了一些培训机构胆大妄为的空间。
应该说,在互联网+的大好发展形势下,在线教育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容量很大,是一片蓝海,各种投资扎堆进去,都想分得一杯羹。但是,在线教育爆炸式发展,相应的监管跟不上,必然会导致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扩张迅猛,萝卜快了不洗泥,虚假师资,应付消费者的事跟着来了,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必须强调一点,教育,哪怕商业机构办教育办培训,都是教书育之事,它不能完全是商业逐利行为,它不光是发财之事,也是一个良心事业,它既要赚钱,同时又要“树人”,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能见利忘义,钻到钱眼里出不来。
而“树人”最基本的也最有效的是言传身教,假如专以欺骗之法坑蒙学生,这样的教育是想传导给学生什么价值观?要之何益?因此,无论线下教育还是线上教育,对教师的资格和师德的要求是一样的,这是保证教育大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当然,小站教育被告,不等于整个在线教育都坏,就像任何一个行业总会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事,小站教育成被告,对于更多的在线教育机构是个警醒,也是重新抢占市场的好机会,只要守法经营,真心以学员利益为重,最终会赢得市场持续的厚爱。
而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行业管理,如果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让在线教育较之传统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法律法规有所滞后,就要完善法规,让在线教育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不能靠一个个的学员打官司来要治理。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http://s7/mw690/00224ufgzy707m7CfToe6&690
http://s8/mw690/00224ufgzy707m7Cve72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