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保平
在北大国发院与学习型中国合办的论坛上,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发表演讲说,与197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面临的糟糕的外部环境与日本没什么两样,但是日本经济还保持了7%的高增长,原因何在呢?姚洋认为,那就是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中国在某些领域可圈可点。中国不但能够搭上新技术革命的列车,而且还可能坐上头等舱。
通读姚洋先生的演讲,支持他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数据。一是中国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十二五初期的时候只有1.7%,到今年十二五结束会达到2.2%,十三五铁定超过2.5%,科研投入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企业投入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投入。
世界确实正处在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各国都抢赶这趟列车,能不能赶上这趟列车,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大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赶上这趟列车,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这一轮科技革命最有力的驱动是创新,能不能创新,有多大的创新能力,能释放多大的创新潜能,决定着一个国家能不能搭上这趟科技革命列车。大陆太需要挤上这趟列车,太需要创新了。
首先,过去的发展模式不灵了。过去,大陆过分地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把政府投资当成经济发展的引擎,政府不断放松银根,扩大投资,为防止经济放缓,曾经拿四万亿砸下去,投资占GDP的比例占50%到60%。这在经济发展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十分低效,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50%到60%本身意味着,国家投放了大量的货币,但带动的GDP增长有限。投资低效表现在很大一部货币投到一些几乎不产出或者效率极低的项目上,例如钢铁,水泥,建材,公路,铁路等产能过剩的项目上。
政府投资的低效率使得政府投资的引擎作用越来越小,并且还对民营资本形成挤出效应,不产出或者效率极低的项目获得过多的投资,对资金如饥似渴的民营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国家拥有庞大的M2,民间仍然缺钱,仍然贷不到款,融不到资,民营资本发展缓慢,一旦政府投资放缓,经济增长立马放缓下行。
这说明,再粗放地依赖这些资源来发展的模式势必走向穷途末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企业的扩张,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困难,经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增长力量,它是什么?是创新,走“创新驱动”之路,依靠创新,依靠新的科技革命来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就环境的承受力而言,粗放发展已经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有数据显示,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与此相对的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敏感,人们对环境破坏的容忍度也在不断降低,自2002起,环境问题造成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每年增长29%。
也就是说,如果不改变不计资源环境成本的发展,大陆的环境问题将难以承受,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环境对传统的增长模式大量使用资源的增长模式构成了强有力的制约,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忽视环境,依靠资源投入,而这个资源投入又产生大量的污染,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必然地要求走向“创新驱动”的道路,鼓励创新成为必然。
再有,虽然目前大陆CPI不高,但总体处在通货膨胀的历史高位,说明政府发的钞票已经很多了,再超发货币只会造成更大的通胀;另外,由于政府借债发展,政府债务也很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控的空间已有限,原有的经济增长动力几近枯竭,需要有新的增长动力,这个增长动力就是创新。
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从广义上说,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变革都是创新。然而,创新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环境的,归根到底需要制度激励和保障。
但恰恰在制度激励和保障上,大陆有太多欠缺,要罗列起来实在太多,单就经济领域而言,主要表现在行政垄断重重,对要素价格和资源价格的管制太多,对民营资本管制太多,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仍显不足,离“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远得很。这就等于没有建立一套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只有打破行业垄断,开放更多的领域让民间资本进入,形成竞争机制,竞争可优胜劣汰,才能激发企业创新,因为企业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能带来巨大收益,它不需要号召也能主动创新,这是检验大陆能不能赶上科技革命列车的关键所在。
另外,政府对产权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乏力,也制约着创新。要知道,尊重和保护民间的产权、尊重和保护民间的权利,是创新经济的制度基础,它不仅涉及到社会公平,而且它也涉及到经济效益。如果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创新者就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收益,没有足够的收益就失去了创新的激励,创新就不会有动力。因此,要起搭上这一趟科技革命的列车,光是号召是没有用的,要在改革上多下功夫,改革到位了,创新自然风行,因为人们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回报,如果不在改革上做足功课,一切都免谈,最后只是一个笑话。(本文原载3月30日东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