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士作报告学生为何睡倒一片?

(2014-09-18 08:37:07)
标签:

杂谈

文/廖保平

http://s15/large/00224ufggy6M89EI1Eabe

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7日《中青在线》)

一面是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地上台作报告,且一直站着作报告;一面是会场学生“倒”下一片,趴在桌上睡觉,这确实是令人相当尴尬难堪的事。

从尊重师长的角度来说,用睡觉的方式来“回报”一个德高望重的、92岁高龄的著名学者,确实很不妥当,如果自己不愿意听,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比如离开会场,趴在桌上睡觉是对师长人格和劳动的不尊重。更何况,吴院长作报告的时间只有35分钟,还不至于这么短短的时间都坚持不住。

也许,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能够有幸聆听一堂吴老的讲演,是一件终生荣幸的事,很多学子没有机会听报告,有机会的学子却没有好好珍惜,只能说是一件挺遗憾的事儿。

不过,一味苛责学生也不太对,我们在尊重师长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学生?尊重总该是双方的吧。我不知道这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有多少是被要求、被摊派来听报告,如果存在着被摊派听报告的活儿,背后还有考勤等要求,是为了完成考勤任务来听报告,那么,出现会场睡觉的可能性就极大,因为这完全是不尊重学生,违背了学生意愿的行为,结果肯定不理想。

如果学生对报告特别感兴趣,是吴院士的粉丝,这样的学生来听报告,会趴在桌上睡觉吗?不可能。这样的学生固然不会多,但有多少来多少,不一定非要整个6000人的庞大整容,气氛肯定热烈。如果是为了追求上座率,强行摊派,则人数确实达到了要求,但要想达到学生认真听讲,现场气氛热烈就难。学生失礼的事发生后,反过来说学生不尊重师长,其实,是先有学校不尊重学生,然后才有学生不尊重师长,不能因果颠倒。

再有,做学术研究与作报告是两码事,即便是有最深术造诣,获得最高荣誉称号的学者,也未必是作报告的一把好手。陈景润学术造诣深厚,但连课都讲不好,更别说面对6000人作报告。我想那么多学生趴在桌上睡觉,肯定与吴老的报告缺乏吸引力有关,我不敢说吴老的报告没有可取之处,至少是不能迎合那些睡觉的学生的心理,他们的诉求。

现在的学生,即便是跟他们正确的有用的道理,包括人生道理,也不太适合用教训的口吻,需要用新的形式,新鲜的表达方式。我猜想92岁的吴老可能缺少与现在年轻学子对话的技巧和方式,存在某种代沟。在这些学子看来,如果报告内容比较枯燥,方式陈旧老套,他们又不能选择离场,加之修养不够,就会表现出不尊重师长的行为来。而且,本来报告的目的是要达到传经送宝,一些学生不接不纳,与目背道而驰,又是何苦。

所以,我反对对学生一味的批评指责,我们不光要学生反思,主办方更应该反思:举办报告是不是一定要“座无虚席”,一定要“气氛热烈”,名气越大,地位越高的报告者一定要获得“热烈掌声”?参加类似的报告、讲座、演讲,需不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而不是仅仅为了“凑人数”而摊派?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校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师长,如果学校嘴上说学生要尊重师长,而在具体的行为上并不尊重学生,那么尊重为何物?这不是用自己的行为打自己的耳光么?没有什么比身体力行的教育更有价值,更有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