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f0578b8tbddc561b75ad&690
我发现书画家大多长寿。齐白石(1864-1957)、启功(1912-2005)都活了93岁。他们长寿的最重要原因是心境平和、一生都致力于书画艺术。有人说练书法绘画是“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首先,书法讲究意念,意在笔端,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的呼吸锻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书法绘画讲究身体姿势,要求头端正、肩平齐、胸张背直、提肘悬腕,将全身的精、气、神集中在手上,此时全身的气血处于最良好的运行状态,这又与气功修炼的姿势接近。有所不同的是,书画练习摆脱了气功为练而练的单纯,将身心锻炼寓于艺术创造之中,创作过程中更能体验到欢乐和美的享受,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养生目的。“气功书法”必须具备极高的人格灵气者方可涉入。
气功是我国古老的养生健身术,派别纷纭而以道家为著。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就包含了许多气功的理论。历代道家有许多关于气功的著述。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有为。从道家的思想来认识气功,气功的本质是“无为”的,是与世上一切功利绝缘的,气功的意守只在自身(意守花木美景等,是把物我融为一体),所谓“以一念代万念”。摒除一切杂念,也就是远离一切功利。“生忘”则更是把自己都忘了。道家气功的七字炼程“清寂凝炼明神一”,也充分说明了气功与世上功利如同水火不容。许多书法家早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外,甚至有些艺术的偏执。
书法气功属于性命双修、动静兼练的功法。 书法不仅仅是写好字,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审美体验;还可以养生保健,强身健体。书法是娱乐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书法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是人们心与神的精细表现手法。中国的书法十分优美,“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由于字形美感动心,容易使人产生浓厚兴趣。欧阳询常说:“学书为乐”。作书能将书者的内心精神世界通过笔端,宣泄在点画之中,所以能“舒心中气,散心中郁。”舒怀畅志,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手臂和腰部肌肉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健康和治疗疾病。
书法与气功,这两颗古老的东方文化领域中的璀灿明珠,以其各自形成的独特风格有机的相互依附而融合的存在着和发展着。
书法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刚柔顺逆、动静疾徐的运动痕迹,以《易经》的阴阳之理,即黑白的反差艺术,体现着书家的内心世界。
气功则是人类自身的一种认识“自我”的修炼。人们以这种修炼形式,调节自身的心理与生理,使之达到人身与精神的最大和谐与统一,也就是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地。
另外,不同的书体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书法家们认为,楷书端正、恬静,能除人矜躁。周星莲《临池管见》说:“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隶书沉重稳健,如人林泉之乐,使人气血平和,情绪稳定,对头痛、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患者能起到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行草欢快、活泼、潇洒自如,刚柔相间,使人感情奔放,情绪高扬,对心情抑郁、身体虚弱、情绪消极、缺乏生气的人,能激发其热情,增加其生活活力。
气功书法是以涵养生命的本元为根基,继而造化天人合一,以致书入妙境,是可以用身心自我感受的。书法与气功都是导气之造化而入妙道,虽然形式有异,但由于两者内在的通同,却又可融为一体。
气可入书,先得势而后入神,不正是气功修炼的“炼气化神”之说吗。上乘的书法作品都是神思运化而成的妙品,是神、气、形通一状态下的杰作.是“气”生出了书法的神妙之境;书法形态的阴阳旋律及变化便是“神驰以呈迹”的灵现了。
我认为:书法与气功、书法与养生、书法与审美的关系,需要我们一生不断地去体验、感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