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
当今,随着网络的产生和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中的开放和平等,使“地球村”的概念走向现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网络的快捷和高效又使得即时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网上购物、阅览、投资、通信,这一切使我们尽情畅享网络带来的便捷。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一、
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严重冲击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是把“双刃剑”,各种信息在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的同时,客观上也加剧了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很容易使身居斗室而纵览天下的大学生受到西方不同政治态度、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接受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不健康的、不客观的、不科学的信息也会对缺乏分辨力的学生产生误导。
二、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中的“信息垃圾”,诸如人身攻击、不满言论、封建迷信、暴力色情、商业广告等使得主要依靠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作为信息来源的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互联网容易诱发大学生由好奇到发泄甚至破坏性发泄,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虚拟的网络世界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向往自由、满足好奇心的心理,在那里没有了家长、教师的教导和限制,也没有了想说但不敢说的心理压抑,潜在的欲望和不满得以表达和发泄。然而用网络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最终无法使现实中的失败在虚拟空间中得到替代性实现,于是危害网络和现实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便在所难免。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011年6月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表明,近年来的刑事犯罪中,80%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其中在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等未成年人罪犯中,喜爱网络“格斗游戏”的相对突出。对网络游戏的衷爱助长了这些青少年的破坏性发泄,更强化了他们的好斗性和暴力行为倾向。
四、
互联网容易引发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带来“人性异化”。有些大学生被网上的色情内容所吸引,沉湎于色情音乐、图片及影像难以自拔,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理想的谈情说爱的对象,继而迷恋网络恋情,远离了各种活动和社交场合。对虚幻爱情的过分痴迷与现实的种种失落,使得大学生情感大起大落,性格也变得孤僻,甚至产生了厌学、厌世情绪,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种种危害。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诊断
对于网络心理障碍,国内很多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和冲动控制问题。要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简单来说,必须看其在过去的12个月内是否出现以下7种症状中的3种以上:
1)
耐受性增强,要通过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
2)
如果有一段时间(几个小时或几天)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的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网事”的。
3)
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总是以失败告终。互联网接口被断开时感到烦躁不安。
5)
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大量文件、玩网络游戏等等。
6)
上网严重影响社交、学习和家庭生活。
7)
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1)
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学时光,弥足珍贵,在这短短的三年中,我们每一位高职大学生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实际的行动。我们都应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其他同学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的时候,自己却将大好的光阴花费在网络上值得吗?
2)
制定校园学习生活规划量化表(如下图)。详细地制定出每日学习和生活的列项和时间的记录。通过一周的记录,对比自己在学习、生活和上网所花费的时间,在接下来的一周中,逐步增加学习和其它活动的时间,减少上网的时间和次数。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比较,从数据上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合理规划和运用网络的时间和次数,以此来获得戒除网瘾的信心和成就感。
日期
时间量
列项
|
作息时间量化表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课堂
|
|
|
|
|
|
|
|
课外自学
|
|
|
|
|
|
|
|
睡眠
|
|
|
|
|
|
|
|
图书馆
|
|
|
|
|
|
|
|
课外活动
|
|
|
|
|
|
|
|
上网
|
|
|
|
|
|
|
|
3)
让图书馆成为给养心灵的场所。课余时间让自己徜徉在图书的海洋,看名人传记领略名人的魅力和风采,为自己树立人生的榜样和楷模;读报刊时事,引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培养自己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未来的打拼蓄积能量。
4)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集体活动。参加学校的各类集体活动,可以分散自己对网络的专注,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从接触各种人与事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5)
学会合理利用网络。需要肯定的是,网络作为行之有效的信息、资讯收集工具和实用的沟通、娱乐工具,既方便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更推动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冷静面对网络,多搜集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理性运用和熟练掌握网路技术,为未来就业培养扎实的电脑操作能力。
6)
不能自助,积极求助。当我们深陷网络无法自拔,回到现实就会感到孤独时,“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性心理障碍就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与威胁。当我们自己不能走出心理误区的时候,就应该积极求助于他人,包括老师、家长、医生、朋友、同学等等。通过找同学朋友倾诉、向心理咨询师咨询、请心理医生治疗等手段,释放网络心理压力,缓解痛苦心理,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网络心理健康的理解和心理咨询,同学们还必须最终完从“他助”向“自助”的过渡。当面对各种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能够理性对待,摒弃网瘾,积极调适心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最终锻炼出面对网络的健康心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