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I.P.O邮戳研究综述

(2013-07-14 21:34:5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I.P.O邮戳研究综述作者:朱天文

http://s5/bmiddle/3e531969a4ac8f211b124上海拍卖行有限公司2006-11-28

PPC. 1899年北京寄意大利明信片,贴蟠龙4分一枚,销“北京1899.JUN.28”中英戳,经上海、香港中转,贴香港邮票2先时二枚,销香港邮戳及“I.P.O”戳,有到达戳 (1) (P)

 

http://s5/bmiddle/3e53196985ebbde786864

亚太通讯拍卖第15期

清一次片加貼倫敦版蟠龍1分,2分各1枚,銷汕頭1902.FEB.3英漢戳,經香港加貼港票4分1枚,銷香港1902.2.4戳及汕頭紅色I.P.O戳寄法國1902.3.6,(02年後混貼客郵銷IPO之封片已不多見)

I.P.O邮戳研究综述

 

一、使用原因。

       189722日国营邮局开张后,我国虽然尚未加入万国邮联,但为符合邮政公约之规定,凡往来国外信件,除冬季北方各地外,一律免收国内邮资。至国外邮资(每半英两一角)可以由寄件人采用两种方法支付:(1)自贴我国邮票、(2)贴足客邮局邮票。前者邮件到达上海后,初仍由我国上海邮局加贴客邮邮票。后来为了减轻上海邮局集中加贴客邮邮票之繁重工作,经18971214日邮政通札第4号规定,自189811日起,此项加贴邮票之工作,改由各原寄邮局购备香港及日本邮票各自加贴(收寄局日戳无权盖销,由外国在华邮局日戳盖销)。此项加贴之外国邮票,在运送至上海时,难免中途发生脱落或为人所偷揭,为资佐证起见,各地邮局先后刻用IPO小型邮戳,盖于邮票边角上与信封骑缝处,也见盖于信封空白处,遇中途有邮票脱落,仍有IPO邮戳部分可证。

二、邮戳名称。

      关于该种邮戳的名称,在邮学著作中有不同的论述:

  1)“IPO小横戳”:见于孙君毅先生著作《清代邮戳志》。

  2)“IPO骑缝戳”:见于张恺升先生著作《中国邮戳目录》。

  3)“加盖戳”:见于英国邮商戈登著作,周今觉先生在著作《IPO戳与八卦戳之研究》(原载《邮乘》一卷四期)

    综观这三种命名方式,(1)侧重于戳形。(2)命名中有“骑缝”二字,实际该戳也见盖于信封空白处(不加盖于骑缝之上)。(3)命名过于笼统。

三、加盖时间。

       张恺升先生著作《中国邮戳目录》认为使用最多时期为1899年初至1904年间(魏勃《香港及中日邮学与邮政史》谓最早为189812月最迟19061月)。自从我国与法、日、港各邮政签定邮务协定以来,分别于190211日、1903718日、190521日生效日起,我国寄国外函件,交由法、日、港客邮局寄出者,除贴足我国邮票外,无须加贴外国邮票,亦即无须加盖IPO戳。惟德、俄两邮政延至1905113日及1909219日签定邮务协定,订约之前少数邮局应集邮家之请,亦有在德、俄邮票上加盖IPO邮戳。

孙君毅先生著作《清代邮戳志》认为最早见于18984月,最迟见于19046月。

周今觉先生藏品最早见于1898年,最迟见于1902年。

四、使用邮局。

     各种邮学著作对该项邮戳使用的邮局记录不一。其中记录最全的是张恺升先生著作《中国邮戳目录》。该目录中引用魏勃《香港及中日邮学与邮政史》结合自己的藏品记载了如下使用地点:1、厦门。2、广州。3、烟台。4、镇江。5、重庆。6、福州。7、杭州。8、汉口。9、宜昌。10、胶州。11、九江。12、琼州。13、南京。14、牛庄。15、宁波。16、北海。17、北京。18、三水。19、三都澳。20、上海。21、沙市。22、苏州。23、汕头。24、天津(大沽同)。25、温州。26、梧州。27、芜湖。另认为长沙、龙州、蒙自、思茅、大通、腾越、岳州各局,亦可能使用,但无实寄封存世。

       孙君毅先生著作《清代邮戳志》记载与张著完全相同的为(采用张著序号):13457891112131415161718212324252627。有所区别的为增加分局邮戳记录:2、广州(黄埔同)。6、福州(罗星塔同)。20、上海(吴淞同)。新增加的为保定、北戴河(塘沽同)、威海卫也见用此戳。

       周今觉先生在著作《IPO戳与八卦戳之研究》记载与张著完全相同的为(采用张著序号):121626。增加东菀、罗星塔。

       英国邮商戈登著作记载与张著完全相同的为(采用张著序号):1367891115161823202426新增加吴淞、广东、黄埔、罗星塔、保平(Paoping)。其中保平(Paoping)地名很奇怪。

五、邮戳样式。

       IPOImperial Post Ofice之简写,各局刻用邮戳大多为在三字母外围加一矩形边框,常见图案为IPO,字母间或有粗细不等,另外重庆邮局使用的戳为无边框小戳,信封上仅见IPO三个字母。各地使用的IPO邮戳大小规格不一,同一邮局内部亦有多枚不同规格邮戳。如厦门仅见23.5×8.5一种规格,而广州邮局却有23×621×513×3.522×5等多种规格。

六、加盖颜色。

    据张恺升先生《中国邮戳目录》记载,戳色通常为黑色,天津局曾使用红或蓝色,牛庄局曾用红色,汕头邮局曾用红色。

七、存世数量。

    该种邮戳存世数量较少,周今觉先生曾经购入译本全部信封邮集,内含信封近百枚,但盖有该I.P.O邮戳者不过寥寥九枚。究其原因,为内地邮局预贴客邮票者,始盖此戳,而内地邮局未必常备有客邮邮票,大多数要送到上海等地加贴,就近在客邮书信馆买贴,同在一埠就不必担心中途遗失而加盖。周先生认为加盖信封为“皆属珍品”。
    《中国邮史》2007—3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